第85章 灾后(第4/4页)

面上不动声色,梁衔月接下来又去了13号农场。

两个农场都同样荒凉,光在周围转了一圈,没有明确的标志物,其实梁衔月也看不出两个农场面积上的差距,毕竟上百亩地肉眼上来说都是很大的一片区域。

罗滢向他们介绍:“13号农场情况有些特殊,如果您选择购买这里,基地将会给予您部分补贴。”

“这是为什么?”甄敏立刻问道。

罗滢笑了笑:“前些年气候恶劣,附近的树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是被人砍伐就是因为气温过低冻死,在三年前,部分树木能适应冬天的温度后,基地在13号农场的北面种植了一大片防风林。”

她边说边指向大概的方向,远远看去,那里似乎确实有一大片林子。

“如果您买下这片农场,需要担负起必要的义务,比如在防风林发生虫灾、林火、不明原因的大规模树木死亡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基地方面。为了感谢您的付出,基地方面每年会提供五千新币的补助。”

“原来是这样。”甄敏点头,不过她还是把险些脱口而出的那句“就算没有补助也是应该做的”咽了回去,五千新币在他们购买农场动辄几十万面前似乎不算什么,可仔细一想,五千新币也是梁康时小一年的工资了,基地愿意给,他们肯定收。

“13号农场西边地势稍高,原来有一个果园在这片区域,主要种植的是枣和杏。”罗滢继续介绍道,“如果您想把经营的农场定位成种植型,那么7号农场比较合适,它整片区域都可以应用大规模机械种植。如果希望拥有一个综合性的农场,集养殖、果蔬、种植为一体,也许可以选择13号农场。”

13号农场的价格低得多,18万新币,用他们现在住的小院作为抵押以后,只需要再付3万新币。梁衔月还能剩下可以兑换成四万新币的黄金和三万新币的现金,再加上基地提供的扶植贷款,最多可以有37万新币用于农场的建设。

梁衔月今天在邱弘毅看到了工程队的部分基建报价单,可以说整套建造下来,地上的设施不比农场本身的价格低多少。

13号农场看了个大概,罗滢就以查看防风林情况为由走到了一边,把空间留给梁衔月一家人。

即使没有提前商量过,他们三个在衡量各种情况以后,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13号农场。

甄敏说:“7号农场太大了,我们在海岛里也算是经营了一个小农场,可是摊子不能一下铺得太大,再说了资金也紧张。”

梁康时从两块地的土质进行了比较:“我觉得13号农场的土壤更肥沃点,不过开荒也是个难事,幸好基地能免费帮忙除草和平整土地。”

梁衔月的心情十分轻快,经过了实地考察,她终于确信自己拥有一个农场这个梦想即将成为事实。

“买下这个农场以后,我们可以重建西边的果园,让大青和小黑在农场里自由自在的奔跑,种下成片的小麦、土豆和玉米,养一些小羊,或者牛犊和鸡鸭。海岛空间里我们消耗不掉的食物,都有正当渠道可以拿到外面卖。为海岛空间里的农田购进种子、化肥和农药,也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因为我们确实有一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