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6/8页)

周桂听到这话,也不干活了,麻利地把翻出来的藤子,装进背篓里,然后背上背篓,道:“行,我这就去喊大哥和大嫂。英子,让你哥他们过来,扶你们老太回沟子里,奶奶一会儿就回来。”

说着,周桂一转身,忙不迭就往张冬梅和卫良忠他们那儿走去。

卫老太嘴里说的这事,周桂和张冬梅都知道是啥事。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来。

去年农忙那会儿,吴家平吴三婆子说要给卫良海说个媳妇。这个媳妇,是隔壁水河县的,也就是苏若楠他们去建水电店的那个县,是个死了男人,当时卫家这边听了,就说让人过来见见,这算算,从去年农忙到今年农忙,也是差不多一年。

本来因着人一直没有过来,卫家还以为没信了呢,没想到,这才入农忙,那媳妇竟然来了。

说起卫良海这事,不管是卫老太还是周桂和张冬梅,都是希望他能找一个人。

跟前有个知冷暖的人,哪怕和他一样又聋又哑也是好的。至少干完活回到家,也有个煮饭烧水的不是。虽然他们两家都不嫌他,但侄子终究是隔了一层,哪比得上自己屋里的。

卫良海这年纪和情况,找个没嫁过的姑娘肯定是不成,但找个要改嫁的寡妇却还是能成的,卫老太年纪大了,这些年心里装的,一直都是这事,但耐何却始终没有合适的。

那吴三婆子说的媳妇,是吴三婆表姐那边村子里的,四十岁,男人死了好多年了,有三个孩子。至于这三个孩子,会不会跟着这寡妇改嫁过来,去年的时候,吴婆子没说,所以,卫家这边也不清楚。

不过,按正常情况,这个三孩子最多只过来两个。

毕竟那媳妇都四十岁了,若是结婚的早,大的孩子怕都要二十岁,这么大个孩子,怎么着也不会跟着妈妈改嫁。但年纪小的,却不一定。

周桂在坡上找到张冬梅,这会儿张冬梅正耷着脸,不知道在说周大红什么。

而周大红则埋着头,麻利地翻着地里的红苕藤子。

周大红这人,性子虽奇葩的很,但手脚是真利索。

做啥事都快得很,快就算了,还做得很好,地里她翻过的藤子,晃眼看过去,地瓜叶子,竟整整齐齐全都朝着一个方向。

一个早上,别人只翻了小半块地,她这里,却是一大块地都要翻完了,从地里拔掉的杂草,还全都垒在一处,这垒好的草,等会一下工,她就能直接装进背篓里,背去牛棚那里换工公了。

在干活这块,哪怕周桂再看不上周大红,也没办法在这上面找她毛病。

周桂有时候就在想,她大嫂当初同意周大红留下,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大嫂。”周桂到了地儿,朝张冬梅招了招手。

张冬梅见周桂过来,冷着的脸稍缓了缓,放下手里的活,走向周桂。

“这是咋了。”周桂见张冬梅过来,瞥了眼周大红,压低声音问。

张冬梅叹了口气:“没啥,就是拎不清事。志飞去了城里,不和她相中的那个姑娘相看了,她这不是在闹吗,想让志飞回来相看,要是成了,就带着那姑娘一起去城里。”

说到这,张冬梅心里就气得不行。

志飞去城里工作,老二永凯都说了,只要干得好,回头就会想办法,把临时工给转成正式工。

这要转了正式工,那志飞以后的媳妇,肯定就不能是乡下的,不然两口子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还怎么过日子。

可这个犟媳妇就是不听。

说娶乡下的媳妇,也能一起进城。进了城,就是两个人工作,还能多挣份钱,为啥就一定得娶城里的姑娘。

周大红这话,一度让张冬梅想敲开她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脑水还是豆腐渣。

真当城里的工作是大白菜了,要是进城就有工作,那大伙还在地里忙啥,全进城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