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第3/3页)

这仇怨,看起来似乎不小啊!

钱福叹了口气,对文哥儿道:“早知如此,我便不来了。”

他留在东庄帮文哥儿备考这么几个月,说不准反而成了文哥儿科举路上的阻碍。

虽说乡试的卷子是要糊名誊录的,可那杨碧川对他深恶痛绝,若是文哥儿行文间带出点他教导的痕迹来,说不准就把文哥儿给揪出来了,直接把文哥儿给黜落了。

即便侥幸没黜落,等到核对考生姓名评等次时那杨碧川也不会给文哥儿好名次。

要说钱福自己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肯定是不在意的,他从来不在乎得罪了多少人。

可现在文哥儿可能被自己连累,钱福就有点过意不去了,毕竟这小孩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他们有好几年的深厚交情来着。

要不是真心把文哥儿当朋友看待,他也不会特意到东庄帮文哥儿备考了。

现在说不准是弄巧成拙了。

文哥儿与杨碧川不算太熟,只知这人曾是浙江解元,后来还考了个榜眼,且他们家兄弟几个皆是进士出身,有“一门五进士”的美誉。

是个挺厉害的人来着!

文哥儿道:“派京官来监考不用回避籍贯所在地的吗?”

杨碧川一个浙江解元回浙江监考,不像样!

钱福道:“那王守溪是南直隶考出去的,上回不也回南直隶当主考官吗?正好趁这机会回乡会会亲友。”

任地倒是要回避,从前的主考官一般都从其他地方调过来,明显是不想让本地官员掌控朝廷的人才选拔。

只不过这种回避的效果非常有限。

因为以前各道的主考官职位都不高,甚至连没官职在身的名儒都会被请过来当考官,对考场的掌控非常有限,经常会被外帘负责誊录、弥封等环节的本地官员影响评卷结果。

官比你大无数级的人要参与评卷,你敢反对吗?

你还想不想在官场上混了!

这也是朝廷现在改成直接委派京官当乡试主考官的原因。

没想到这个改革也叫他们这届考生给碰上了。

文哥儿和钱福讨论了一会杨碧川的事,也没太影响考前的心态。

不就是碰上个和钱福有仇的考官嘛,正好可以让他试试自己的真实水平。

真要没考上,问题也不大,不就是去国子监读书吗?虽说他对饭不好吃这点有点接受不来,但也不是不乐意去读书的。

读书代表什么,代表着能有很多同窗,交很多朋友!

文哥儿可不是那种恩将仇报的人,绝不可能因为这次来的考官跟钱福不对付就不开心。

别人好心好意来帮你,你却因为这种根本预料不到的事儿心生埋怨,往后谁还愿意跟你当朋友?

见钱福比自己还发愁,文哥儿笑眯眯地道:“要是我这次没考上举人,就跟丘阁老他们说是因为考官和你有仇!”

钱福:“…………”

钱福骂道:“滚滚滚!进了考场就靠你自己发挥了,考没考过都和我没关系!”

作者有话说:

钱福:忧心忡忡.jpg

文哥儿:好耶,考不中的借口找到了!

钱福:滚!!!!

*

更新!

今天也在努力保住全勤!

*

注:

①久在樊笼中,不得返自然:改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原句是“复得返自然”

②乡试主考官的委任:参考论文《明代乡试考官地区回避制度考述》

前面王鏊回南直隶当主考官

到后面嘉靖年间有个无锡的官员回南直隶主考,录取了十几个无锡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才确定不许户籍在当地的人监考本省乡试。

所以说浙江人监考浙江,目前暂时还是可以的!毕竟找个跟文哥儿关系不好的人很不容易(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