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翻译家(第2/3页)

据说,那天的感谢会阵势十分浩大,教授、作家、总编们济济一堂,煞有介事地探讨这本名作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招弟小姐叨陪末座,洗耳恭听,惊讶地发现书中原来有那么多她没有领悟到的精义,不由得一阵激动,一阵惭愧。

让她没料到的是,研讨结束后,读者们竟然一拥而上,一口一个招弟老师,要她签名合影,招弟小姐受宠若惊,欢喜得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她飘飘欲仙地回来了,带回一本原作者的签名书。

那是出版社特意寄到国外,请古稀之年的作者签的名。招弟小姐的这本还写了一段感谢辞,既有该国人士特有的礼貌周到,又有功成名就者的亲切得体。

招弟小姐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看啊看,终于产生了一个错觉。

这是身为翻译者常常出现的错觉。

正如首脑会谈中紧紧坐在政要身边的翻译官那样,在大作名著的封面上,名字与作者紧紧相连的译者们,也往往会认为自己真的和大名鼎鼎的作家们发生了什么关系。

这个错觉,导致“翻译家”这个词在招弟小姐脑中灵光一现。

老天仿佛读懂了招弟小姐的心思,两天后,就有一家出版社和招弟小姐联系,邀她翻译一套八本的名作,共八十万字,时限一年。

招弟小姐欣喜地一口答应,埋头一算才发现时间太紧,出版社倒也好说话,答应延期半年。

招弟小姐买来四个透明文件夹,把样书整整齐齐地装起来,端端正正放在书架上,看了又看,抿着嘴直笑。

她给自己规定,每天一千五百字,周末酌情。那些天,她回来时的脚步都带着些雀跃,仿佛家里藏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行简君对招弟小姐在外面接活并不太支持,但既然已经接了,他也就表示接受。本来,春节后,行简君往往开车上班,下班后会和招弟小姐吃饭,然后看看电影玩一玩,夜里才把她送回来。自从招弟小姐接了翻译的活之后,他们又恢复了春节前的模式,各自坐地铁上班,各自回家。

招弟小姐快乐的工作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

新书翻译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有时候为了查一个词、做一个注释,就要费上半天工夫。每天一千五百字并非每次都可以完成,而一旦债务堆积,招弟小姐心理就会变得急躁。

招弟小姐上班的内容是翻译各种机械说明,她的耐心,在上班时已经被耗掉一半。上下班都在不断查词做翻译,令她很容易感到疲倦。

与此同时,行简君的耐心也在被消耗着,有一两次,我听到他半开玩笑说:“我现在下班就回家,怎么又像回到了前恋爱时代呢?”

招弟小姐安抚他,“周末一定出去玩,我还包饺子,好吧?”

可是,周末她也没有包饺子。

一个星期天,行简君看了好一会儿电视之后,发现招弟小姐还僵在电脑前,完全没有换衣出门的打算,终于,他把遥控器一丢,说:“招弟,我想我们应该谈谈。”

招弟小姐忙道:“马上,马上好,我把这周的欠债还完咱就出门。”

行简君说:“你开工一个半月,八十万字,你做了多少?”

“唉,才六万吧,一开始速度跟不上……”

“那么,我们这种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招弟小姐终于转过了头,“你……不高兴了?”

她似乎有点委屈,“这几个周末,咱们也都有出门啊。难道我们非得天天在一起?”

行简君说:“那当然不是。但你这么忙,我连给你打个电话都要掂量,唯恐打扰了你。周末出门,你也总在惦记进度。你想想,我们有多久没一起做过饭,你有多久没给小白洗过澡,这样的生活,你觉得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