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友(第2/2页)

胡金铨的起居简单,近年又有本港一家周刊的散文稿费支持,听说数目不菲。这点要感谢他们。

有位少女仰慕他的才华,一直跟着他在美国居住。我们这群朋友听了也老怀欢慰。

这么一位有学问的导演,在外国已是人间国宝。他在得不到任何援助之下,还是不放弃地筹备着一部美国华工史诗,做了很多资料搜集。这部片的题名叫《I Go,Oh No!》,在美国的确有两个I Go和Oh No的市镇,他都走过。希望接班的电影人记住胡金铨,别让我们看到男女主角的额上有道胶水痕。

胡金铨擦脸的动作与一般人不同。他是左手握着酒杯,右手抚着额头,一二三地从上到下“唰”的一声擦下。然后瞪着他那两只大眼睛,笑嘻嘻地望着你。记忆犹新。

导演,安息吧。您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已留名,每一个人都有达不到的愿望,您已得七八成。可以放下一切,往生西方,早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