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邦(第2/2页)

这四五年来,我学会上微博,一种中国式的Twitter。我每天利用一些本来浪费掉的空间,比如早起思想模糊,看到电视新闻时的广告,我都利用来解答网友们的问题。玩得不亦乐乎,粉丝也增加至八百多万人。

我极力推荐希邦兄也上微博,起初他还有点抗拒。后来他说当自己是老舍的《茶馆》中的一名客人,自言自语试试看吧。

每天他发表三条微博,讲翻译、谈人生。微博也不全是一般人士参与,其中做学问的颇多。也都渐渐喜爱上希邦兄的文字,他叫我为他在微博上取个名字。我说他就像一位古时代的老师,无所不懂。就叫“老曾私塾”吧。

这几年来,我看他的身体逐渐转差,好像知道时间已不多了,就鼓励他一起去旅行。两老到了槟城,专程去见一位每天和他交谈的网友,聊得高兴。

终于,由她女儿传来的消息,说他在我生日的八月十八号那天逝世。我人在南美,赶不及去拜祭。在前几天,我又在微博上发了一段消息,说我要去新加坡,将代各位喜欢和敬仰他的网友们在曾希邦先生坟上上一炷香。

相信在下面的希邦兄看到那么多人都怀念他,也会微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