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5页)

似是清正一般教训犯事之人,又似是发泄心中的愤懑。

大耘朝下各地县衙府衙建筑构造大抵相同,只是应地方大小而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建造是一样的。

秋阳县县衙坐北朝南,自南大门进去有一道仪门,穿过两道门后乃县衙空场,中立石坊。

坊左右两边为六房,分别是对应朝廷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吏部为例,在县衙则唤做吏房典史门子,主管县城的官吏任免考课和人员调动等事宜,相当于人事部。

余下五房为户房典史门子,主管财政,礼房典史门子管理礼仪考试等事务,兵房管理县防,刑房主理司法,工房主理县城建设。

分工办事,所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石坊正前方则为知县审理办案的大堂,西南仪门方向是监狱;大堂往后乃是二堂,用做于审理案子时的退思地和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

大堂和二堂统做前衙,是知县行驶权力的地方,而二堂之后便是内宅了,为县官日常生活起居所住之地。

杜衡在落霞县做乡绅的时候没少跑县衙,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晓得了大概的布局。

倒是秦小满做农户的时候老实本分,去了县城又跑着生意,从来没有吃过官司,鲜少有进过县衙,并不晓得内里的确切布局。

即便有了官司,寻常老百姓光是踏进县衙里便后背绷直,畏惧权威,哪里敢东张西望,至多也就晓得受理案子的正堂和左右六房,二堂以及后宅不是谁都有机会能进去的。

一行人过了大门以后,就到了县城里的仪门,又做礼仪之门。

文官需得下轿,武官应要下马。

秦家奴婢将两个孩子抱着,其余人和马英幡带着的兵差便将行李尽数卸下步行抬着送往内宅,过了仪门从旁廊子即可绕到后宅,就不必从正堂穿过了。

一路来见着老百姓的房舍破败,县街也陈旧,杜衡原本觉得县衙也不会多乐观,许是长久不曾检修,而下破败陈旧,倒是不想县衙一应陈设都还不错,甚至比落霞县的县衙还要整洁和敞亮不少。

不单如此,县官所住的内宅里花草向阳繁盛但规整有形,地板擦的清亮,桌椅凳子纤尘不染,全然是不必打扫,只肖将被褥将床一铺就能住下。

杜衡负手看向马英幡:“想来这是马大人之功吧。”

上任秋阳县令即便是个再爱整洁的人也不可能在四月调离后,将近一个月的光景下内宅还能如此洁净。

初夏风大,天气干燥,沙尘也多,即便是住着人两日不打扫就已经积灰了,哪里还能这么多时日还如此。

马英幡道:“收到小女和贤婿的信件下官便遣人简单做了打扫,知大人赴任不易,下官多的也做不了什么,唯一在这些小事之上能尽一尽心。”

杜衡心中微微有了点数,怪不得方才在大门口教谕那般积极要替他安置,原来是想讨个好,马英幡不顾脸面驳斥,就是不想他占了便宜。

“马大人过谦了,若无大人操劳,只怕本官还得劳心不少。对外您是我的下属,对内我也还得叫您一声伯父,往后在秋阳县共事,还有的是劳烦伯父的地方。”

“大人的话下官愧不敢当,为大人尽责分忧乃是下官分内之事。”

马英幡也识趣:“只要大人安心,那便是秋阳县之福。大人舟车劳顿,还请好生歇息养护身子,下官便不再多做打扰,若是大人有什么尽管传唤,下官必当尽心尽力。”

杜衡乐得相应,让易炎送马英幡出去。

“走啦?茶都没得喝上一杯。”

秦小满从内室里走了出来,手里端了一壶茶,他给杜衡倒了一杯递过去:“方才烧的。”

杜衡确实有些渴了,只是水烫着不敢下口,他先行放在桌上凉着,偏头看向秦小满:“可把后宅都逛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