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5页)

杜衡笑了一声,这是堵他的嘴呢,叫他不好再说往事。

“好好好,舅舅的心意一家人都明白,这些日子既到了县里就好好的歇息。一家人好生聚聚。”

此行魏家的商队来县里,所携带的货物遍及衣食住行,许多都是从苏杭徽州和大府城倒过来的好货,许多花样是县里见都不曾见过的。

县里的商户都紧着跟商队进货,签订往后生意来往的单子。

商队也没只卖下货,今年秋收县里上好的胡麻、棉花拿下了不少,且拿价还低,到时候倒手卖到别的地方还能有不少赚。

魏逢会来秋阳县其实很大头也是看杜衡的面子,卖他人情,真当是到了县里,他才发觉秋阳县这两年老百姓是有挣到钱了,消费力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回一来不单卖了许多货,还签了几十单单子,虽然一单数额不大,可积少成多,核算之时发现竟是了不得的数目。

魏逢喜出望外,如此盘算来不是他卖人情给着大外甥,实则是他也给魏家争利啊。

商队还得继续往下走,魏逢也不可在县里多加逗留,临行前,他同杜衡吃了定心丸:“你放心便是,舅舅带着商队走,所过之处定然会把秋阳县重可通关的消息带出去,往后着县里的生意能做起来。”

杜衡连忙拱手:“多谢舅舅周全!”

“你为着舅舅,舅舅也想着你!若无你的信件,老家那头也没法那么快和县府新通关系。而后当多多通信才是,缺什么少什么尽管给家里写信,有什么家里帮的上的忙,你开口舅舅定然会竭尽所能。”

魏家的商队从县里一过,秋阳县的商路名声总算是重新做了起来。

明五年,杜衡在秋阳县正任知县的第四年,县商税从一开始的年一万两之数,逐步递增中,在这一年实现了大跨越而达到了五万两之数。

田产赋税合计上缴近乎十万两,一跃成为锦团府下六县纳税之首。

新任知府上任的头一年便接到了府下县城如此政绩,亲自下县表彰了杜衡。

明六年,杜衡在到秋阳县正任的第五年,也是在一个地方上任职的最后一年了。

年初,播种农桑,录地造册,巡防秩序.......不等杜衡开口安排,他到前衙里,连集会都没开,各房各办事处都各司其职已经把活儿干起来了,压根儿用不着他再多提醒什么。

训诫带领了四五年的县衙班子,如今已是办事效率极高的一个班子了。

杜衡在衙门里转了一圈儿,又去城里转了一圈儿,跟着又不死心的去乡里转了一圈儿,竟然哪儿都没找到要自己操心的事情来干。

这让已经习惯了劳碌命的杜衡忽而又得了清闲命,当真是哪哪儿都不自在。

他寻不得事情做,干脆在街边买两尾才打捞起来的新鲜河鱼带回家给孩子们烧汤算了。

“不收,不收。这尾鱼就当是小人送给大人吃的,您为咱们县里做了这么多,小人哪里还好意思收您的鱼钱。”

“哪里有买东西不给钱的道理,这不跟昔年那些个流氓地痞霸道过市一个行径了嘛!来,收着,收着!”

“大人看得重小人着摊子上的鱼,那是小人的荣幸,小人高兴愿意送鱼给大人,您便收着吧!”

“不行,不行.......”

秦小满抱着双手看着一老一少推来推去,旁的摊子人家是讨价还价,他们这倒是好,一个非不收钱,一个非要给钱。

两个都执拗,半天没给拉扯出个名堂来。

“得了,老人家也是一片心意,给一半的钱,折个中两人的心意都能得到了。”

秦小满上前去提起青鱼,往老渔夫塞了钱,扯着杜衡回家去。

“到底还是你有办法些。”

秦小满瞪了杜衡一眼:“你就搁那儿装和善去吧,坏人都我来干。”

“那哪儿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