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花落去(七) ◇(第2/5页)

曲悠见他如此,便也拎着裙摆回了个礼,向周檀投去探究目光,周檀垂着眼睛,向她介绍道:“这是我科考同门,苏兄。”

男子接口道:“我字朝辞,夫人不必客气。”

曲悠唇角的笑容僵了一僵,甚至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周檀似乎瞧出了她的错愕,略有疑惑地看了她一眼,曲悠忽视了他的目光,问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可是这个朝辞?”

苏朝辞道:“正是。”

怪不得如此眼熟……她看过对方的画像!

曲悠下意识地低头看去,却发现苏朝辞此时腕间还空空如许,并没有带他在流传后世画像中永远带着的那串五色佛珠,他面如冠玉,眉目凌厉,虽然此时未生髭须,但隐约也能看出古卷中的模样。

周檀死后官居宰辅二十年、绝北胤党争的清流宰辅,列导师风流人物史研究中第一位的苏朝辞……为何会和周檀有私交?

这两人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生死政敌,在明帝削花变法的后期,苏朝辞誊抄周檀十二条罪证,亲手将他送入了诏狱,又在他归隐后废除了《削花令》的大部分条目。

五年心血付诸东流,周檀早逝于三十刚过的年纪,跟此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即曲悠一凛,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她将目光缓缓移至她身侧的少年身上。

周檀拜相后收过不少门生,虽然这些门生之后大多不忿他的作为,转投他人门下,但开口称“老师”的不计百数。苏朝辞与周檀同为帝师,从不结党,一生只有明帝一个学生。

那面前的少年……便是之后的明帝!

若算年纪,也是恰好!

先皇胤宣帝后嗣单薄,膝下唯有德帝一子,德帝宋昶早年时不堪重用,刚加冠便在汴都闹了几桩恶案,据史料隐约考证,宣帝当年诏身在封地的胞弟景王回汴都,是动了立储的心思。

宣帝励精图治,善听劝谏,又擢了顾之言拜相,与宋昶截然不同,眼见亲子无德,立胞弟也不是不可能。

随后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宫变,宣帝在不惑之年突兀暴毙,宋昶持遗诏登基,屠了景王满门。曲悠还记得自己曾看过一篇论文,胤史专家提了一个猜想,宋昶当年篡改遗诏鸩杀亲父,只是来不及改字,“德”这个字,怎么都不像礼部会加给他的号。

景王当时虽满门身死,世子妃却拼死保下了孩子,景王孙流落民间,直到德帝病重之时才持着景王印玺出现,当年景王极得民心,景王孙又有周檀和苏朝辞二人清理朝堂,上位极为顺利。

原来周檀与明帝相识比历史学家想象得还要更早,若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景王孙当年在宫变当中得以保命,其中说不定就有顾之言的手笔。

她疑虑重重,耳侧却传来“吱啦”一声推门响,一个身材削瘦、头发凌乱的男子从屋中走了出来,一边伸着懒腰,一边诧异道:“书童说有贵客来此,我当是谁,原是周大人终于大驾光临……”

这想必就是传说中的“艾老板”了,他比曲悠想象中年轻了不少,瞧着也就比周檀大一两岁。

艾老板揉了揉眼睛,从胸前掏了一副琉璃镜架在鼻梁上,目光往曲悠身上一转,突兀地改了口:“我当你为何不肯来,娶了如花美眷,流连忘返哪。”

他和苏朝辞在此处教导景王孙,想必也是明帝今后的谋臣,曲悠朝他福身:“艾老板安好,我姓曲,先前坠楼一案多有麻烦,在此谢过您相助之情。”

“不麻烦不麻烦,弟妹请起,”艾老板笑眯眯地说,“先前我杂事缠身、忙于生意,并不在汴都城内,是而没有去见你,万望见谅。”

周檀皱着眉问:“你去金陵作甚?”

艾老板道:“我还没问你,你哪根筋搭错了,终于肯来见我们了?哼,我还当你一心顾着你的高官厚禄,此生不会再入此院门一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