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万里凝(二) ◇(第2/3页)

歌声在这片土地之上回荡,曲悠顺着周檀的目光,看见他们放飞的两只天灯交缠依偎着,悠悠荡荡地飘向了黑暗的远方。

*

太子妃刚刚亲自从小厨房端回热好的膳食,便见婢女低眉顺眼地推门进来,道太子殿下回府了。

太子府中规矩极大,婢女们穿的都是软底缎鞋,走路几乎没有声响,生怕哪一步重了惹得殿下不悦。

太子妃朝她微微点了点头,从进门的侍卫手中接下了醉醺醺的太子,侍卫和婢女们连一眼都不敢再多看,放下人便关门退了出去。

宋世琰嗅到室内清冷静谧的檀香气,不由得清醒了几分,他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脸恭顺的太子妃和桌上的膳食,嗤笑了一声:“这膳食怎地还摆在此处,你是在等孤回来?”

“今日是七夕佳节,”太子妃敛目答道,“妾身心中记挂,等着殿下回来用膳。”

宋世琰在桌前坐下,恍惚之间回忆起来,自成婚之后他十日有八日晚归,不是在处理政务,便是在开席宴请,余下的时间还常去樊楼。

本来,太子妃是不等他一起用晚膳的,不过去岁七夕,德帝对他说要陪后宫诸妃同宴,打发他回府陪陪正妃,他心血来潮地回来,却听下人说太子妃用了晚膳,早早地休息了。

他冷笑着进了卧房,甩了榻上女子三记耳光,太子妃因他这三耳光病了好长一段日子,足有两个月不敢出门见人。

原来是得了从前的教训。

想到这里,宋世琰心中勉强顺畅了些,他在桌前坐下,喝了一口面前的百合羹。

这羹做得不合他的口味,偏淡了些,就如同面前之人一样寡淡无趣,他喝了几口便兴味索然地放下了碗,闭着眼睛扬了扬眉毛。

太子妃立刻上前来为他宽衣解带,少见地贴心:“殿下今晚往何处去了?瞧着很是尽兴。”

“与诸君同宴,听了一晚上的月琴。”宋世琰懒洋洋地回答,忽地又睁开眼睛,仔细打量她,“说起来奇怪,春娘子分明也不是什么如汴都双殊一般的美人儿,怎地一颦一笑便如此勾人心魄?你这张脸生得也算周正,却没有一刻不叫人反胃。”

太子妃垂着眼睛,对这样的羞辱已经麻木:“是妾叫殿下烦心了。”

与娼妓相比,分明是一种寻常女子都难以忍受的侮辱,更何况是太子妃这样出身世家大族又循规蹈矩的女子,可她面上却不见一丝一毫的愠怒之色。

宋世琰从前觉得这样的恭敬十分顺眼,今日大抵是酒喝多了的缘故,反而因她的平静十分恼火:“是不是无论孤说什么,你都是这样一副死人面孔?”

太子妃颤声道:“妾惶恐。”

“又是这几句,”他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后背,忽而又调笑道,“将你与娼妓相比,你都不恼怒,若要你与她们做姐妹呢?”

太子妃面上一僵,随即很快挤出了个笑容:“殿下可是瞧上了汴都城中哪一位花魁娘子?”

“孤说的是你,”宋世琰不耐烦道,“老师的长女都能毫无芥蒂地与春娘子相交,就如同周檀的内眷一般,只有你们这些世家小姐自诩什么有礼有节,到头来都是一些潦草的臭规矩。倒是我从前看错了高家小姐,以为娶她和娶你无甚区别,想不到……”

他说到这里,突兀地转移了话题:“不过,那高家的小姐近日议亲,羞辱了好几个世家公子,她眼高于顶,却心无城府,也不知道最后能看上谁。说起来,孤还是更喜欢聪明些的女子,聪明人有傲气,那才是真风骨,否则,也只不过是自诩清高的蠢材罢了……”

太子妃不知道他此刻发呆是想起了谁,只是顺着他的意思,连忙赔笑道:“殿下若瞧上了谁,便带回府中就是了……妾无能,入门这段时日,不能给殿下诞育子嗣,实在羞愧,若是妹妹能为殿下开枝散叶,妾必然会珍重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