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万里凝(三) ◇(第2/3页)

“西韶此次兵力甚足,若凉州只是幌子,转向鄀州,就是大兵压境,任凭周大人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凭空变出兵来。”幕僚吃了一惊,“鄀州向来是西境必守之地……”

“什么叫若是幌子,凉州这种地方,除了贱民一无所有,屠城都搜不出几块金子,必定是幌子。”宋世琰打断他道,漫不经心地道,“孤此举,不过是割腐肉求生罢了,西韶若连多年来未曾染指的鄀州都能得手,必定心生蔑视之意,骄兵必败,你应该比我懂这个道理,况且……”

“就如景安所说,他既然使鄀州焕然一新,说不定就有本事把城守下来,届时孤再去相助,不愁他不肯归顺。”宋世琰伸手逗弄了一下案旁的烛火,“若他守不下来,丢了这必守之城,也恰好为孤除了一块心病——小周大人可是连傅庆年都斗得下来的人,这半年孤旁敲侧击,硬是未从父皇口中得知一丝一毫当日之事。”

“这样的人不肯归顺,若非与执政交好,孤怎么敢放他出汴都?斗下宰辅还能全身而退,孤这半年时常在想,他真的甘心在边境守一辈子吗?他从前对孤百般排斥,若他回来——想扶谁上位?”

幕僚听懂了太子的意思,垂下头来,再没有多说。

宋世琰打了个哈欠:“明日舅舅来时,若我不在府中,你便将这话转告给他吧。父皇如今怕是问不了几句,就算问了,西境离得那么远,战机瞬息万变,也是无妨。”

“是。”

幕僚转身告退,走了两步,忽地又听见太子在身后问:“舅舅上次来,可见过太子妃了没有?”

“见过了,父女二人说了好一会子话,”幕僚恭敬地道,“属下照着殿下吩咐,派人仔细盯过了,除了闲话家常,太子妃什么都没有多说。李将军还埋怨了太子妃几句,要她尽快给殿下诞育子嗣。”

说起来也是奇怪,他为了个好名声,娶了正妃之后从未纳妾,也时常宠幸,奈何太子妃全无动静。

连他幸过的婢女和外室都有过身孕,不过他为怕麻烦,没有留下,只盼着正妃生了长子之后再说。

“她倒是聪明。”宋世琰懒懒地应道,“罢了,你下去吧。”

幕僚走后,宋世琰站起身来,看向面前染印着一片锦绣山河的高大屏风,冷笑了一声,烛火摇晃,他走到窗前,俊脸有一半都没入了黑暗当中。

*

王怡然近日将头发高高地挽了起来,整日骑着马,跟着何元恺一同在城门处盘查十一州其他地方涌入鄀州的难民。

曲悠去帮忙时,为她添了一碗茶。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城门外盘旋的人比起白日里少了好多,有不少察觉到今日已经不能入城的人干脆在城门之外摊开了铺盖,幕天席地。在关城门之前,曲悠着人送去了好多被褥和食物。

虽然十分不忍,但鄀州傍晚城门必关,这城门和周遭城墙是多次损毁后重新修建的,就算西韶人来袭,也好抵挡。

就是门太高太重,一时开关不易。

得知前凉州失守之后,何元恺甚至想下令鄀州直接闭城待战,只是近日不断有难民涌来,远远望去惨不忍睹。不得已之下,众人才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每日只在午时到傍晚开门,一一盘查之后,方可放进城来。

盘查仔细是为了防止有西韶人趁机入城,果不其然,短短三日的功夫,城门处便抓到了好几个西韶的奸细。

虽说将大量凉州及南部其他州府的难民拒之城外不合情理,但鄀州诸将也没有办法,倘若西韶人借机打来,鄀州城破,城中之人必遭屠戮。

毕竟鄀州不像西境其余州如此贫穷,虽然靠西些,但日照充足,无论是农业还是矿产都算发达,百姓家中有些余钱,若是屠城,必能大获一笔。

王举迁率兵出了鄀州城门,已经在州府接壤处与西韶的军队交手了几次,也不知对方是不是只在试手,每次都是小股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