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第3/5页)

这样一想,康熙心里好受多了,也不再推辞直接将俩手串给揣到了怀里。

行痴看见康熙收下东西后,才又慢慢转身重新走到那北墙边的半身柜子前,打开柜门弯腰从中取出来了一个刻着雕花的木匣子,捧着木匣子返回来,双手递给康熙笑着说道:

“这木匣子里装了几本老衲给太皇太后抄写的佛经,还请皇上代为转交,往事不说,老衲是衷心希望她老人家可以身体健康,诸事顺遂的安享晚年的。”

听到这话,兄弟俩的眼睛“唰”的一下子全亮了,他们俩可以说幼年时都是靠着自己皇玛嬷庇护着才能好好长大的,对太皇太后的感情向来深厚,如今若是自己皇玛嬷能够看见他们汗阿玛给她亲手抄写的佛经,纵使母子俩不见面,可想来太皇太后心里肯定还是高兴的。

站在屏风处的梁九功也忙极有眼色地走上前,笑得一脸和煦恭恭敬敬地从行痴老和尚手里将木匣子双手接过,捧在手里。

“时候不早了,老衲这就送皇上和王爷离寺吧。”

行痴将木匣子递给梁九功后,就伸出右手侧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兄弟俩也忙点了点头跟上自己汗阿玛的步子。

待四个人匆匆走出禅房门,站在外面铺着青石的寺间小道上时,才发现头顶上的天色十分阴沉,略微带些黄色。

飘扬的雪花也下得密呢,不远处红彤彤的柿子树上已经挂上了白皑皑的雪,银杏树上的黄叶也被寒风给吹得四处乱飞,随后又一片一片地尽数被雪花给压在地上,飞不起来了。

康熙和福全头上都戴得有厚实的暖帽,雪花散落在他们帽子上,极快地融花在毛毛里面。

康熙看着雪花直接落在他汗阿玛点着戒疤的光脑袋上,披在他身上的红色袈裟在白雪的点缀下,倒显得愈发红了。

刚才在禅房时他还不觉得,眼瞅着厢房近在咫尺,康熙心中离别的感觉倒像是一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压在心坎上。

他和自己兄弟们不一样,他的政务繁忙,再加上帝王出行一次里里外外的准备,各种不便利,如今他汗阿玛也是上了岁数之人,这五台山里又不像紫禁城一样,有医术精湛的太医和各种上好药材随时备着,以防哪个金贵主子身体不适,可以及时看诊。

极有可能他们父子二人这次见面后,就再也没机会相见了,一想到这些,康熙的喉咙就有些发紧,忍不住攥紧身侧的大手,又侧身对着行痴小声询问道:

“汗阿玛,您真得没有什么话要嘱托给玄烨的吗?”

行痴带着三个人转了个弯,远远瞅见身穿着一件橘红色领口和袖口都镶嵌着白色狐狸毛冬装的皇贵妃正和身穿着一袭秋香色冬袍的皇太子招呼着宫人们收拾行礼,一群裹得厚厚的小萝卜头正兴高采烈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还有俩矮墩墩、傻乎乎的小孙子正仰起小脑袋,张着嘴要吃天上飘下来的雪花。

看着子辈、孙辈一派和睦温情的样子,他不禁摇头轻笑道:

“老衲对皇上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叮嘱的,只希望皇上能够时时刻刻谨记着,您是天子,就要做好万民表率。”

“老衲年轻时是个不称职的,只盼望着皇上能把老衲当成个反面典型,真正做到心念百姓,让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生活美满。”

“再者任何一个王朝都是逃脱不掉鼎盛之后,衰退倾覆的结局的,爱新觉罗一族的帝位传承与千千万百姓们的幸福生活比起来,实在是如鸿毛般轻得不值一提。”

“如有可能的话,老衲期望皇上一直都做困难但正确的事情,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做该做的准备,倘若有一天老衲能够在圆寂的那一天,看到大清在皇上的治理下越来越强盛,甚至到鼎盛的地步了,即便老衲化成一把黄土也是万分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