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两浙(第2/4页)

却也有人小心翼翼地问:“这良种要收钱吗?”

听得这一问,众人的心顿时又提起来。

县丞笑道:“不收钱。不过有了收成后,除了交足税,还得照数交回种子。”

村民们这才安心。只要当下不收钱就行,有了收成一切好说。

县丞又道:“我再多说一件事。去年年底的时候,楚溪侯给县里慈幼院捐过一批冬衣冬被,是木棉填充的。应该不少人都知道?”

村民们点点头。这年头新鲜事少,那事传开之后就有些好事的人专程去看了,回来将那冬衣冬被说得多好多好,引得不少人还挺羡慕。

县丞继续说:“如今楚溪侯想在咱们这里推广木棉,这个不占良田,就平常种麻的地便能种。若有人愿意种的,可以到县衙登记领种,也会发一本这样的小册子指导种植。”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商量。

县丞提高声音道:“木棉不仅能填冬衣冬被,还能织布。不知大家有没有在布商那里见过棉布,可比刮皮肤的麻布舒服得多。而且,楚溪侯还说了,只要大家能种出木棉,自家不想留的,有多少他收多少。而且,现下就先预给钱!”

惊呼声立刻四起。“什么?先给钱?”“怎么给,给多少?”“这不是直接送钱吗?楚溪侯真是菩萨下凡!”

县丞等众人惊过一阵,才将具体种多少能领多少钱细细说了,再续道:“这是要在县衙订契的,到了秋天交不足契约上的木棉数量,差额的钱得还回去。若是想自留木棉,也得把钱还回去。总之,大家要根据自己家的情况考虑清楚,再去领种。”

说完该说的,他向村长拱拱手,独自打转回县城。县衙人手有限,这些天所有人都不断往下方村子跑,他既完成任务,就得早些回去。

村长组织着人按户发种,一边还要应付种种问题。

当有人问他种不种木棉,村长干脆地道:“我家是肯定要种的,而且会把种麻的地全种上。去年要不是楚溪侯推广治腹痛的方子,我家三个小孙孙都活不下来。就算是报恩,我家也会支持楚溪侯。”

又有人问:“村长,你不怕一点都种不出来啊?”

村长:“领种子就有钱拿,种不出来只是还钱,顶多就是损失一年的麻。一年没新布,少这份进项,我家还能凑和。”

村民们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又议论起来。

“那我家也种一点吧。余粮不多了,先拿到钱买粮撑到秋天再说。”

“我也觉得可以种。先给钱这事就没听说过!楚溪侯既然敢这样,总不至于拿种不出来的东西哄我们玩。”

“呸呸,说什么呢!楚溪侯那么菩萨心肠的人,怎么会耍我们!我反正决定腾一半地出来种,去年我就好生羡慕慈幼院的冬衣冬被。”

“对哦,你去看过……是真有传言中那么好?”

“真的!和那富人穿的丝绵衣服一个样!”

“诶,我听说,祭祀时出现的祥瑞是直奔楚溪侯去的呢。他要不是善心感天,哪里能得神仙赠医书,又得白鹿送嘉禾。”

“说起来,如果没有上天指示,谁敢轻易换稻种呀。能得这指示,也得感谢楚溪侯!”

“听说楚溪侯和太子如今正到各处村子查看,也不知会不会到咱们这来,我好想见见大善人和那祥瑞。”

众人议论一阵,领了良种回去忙活起育苗。没过几天,又三三两两地结伴上县衙去领木棉种子。

不仅青禾村如此,同样的事几乎发生在两浙路的每个村子当中。

祭祀结束后,白殊和谢煐开始带着白鹿在两浙各地巡回。

谢煐是带人下各县各村督导工作,尤其重视那些许多人参与过叛乱的地方。白殊和白鹿则是去当个吉祥物,给百姓们换稻种增强信心。

这一圈转下来,两人在民间的声望空前高涨,白殊也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有了不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