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过招(第3/5页)

信使声带悲切,一语惊得满殿哗然,连嘉禧帝都禁不住按着龙椅扶手坐直了身。

当即有人站出来厉声喝问:“你们撑了十日,没往西面求援吗?!”

东面有山脉拦着,求援得绕路,时间不够,但西面却有直通北边各督都府的道路。

信使哽咽道:“一直在派人求援,可都回来说北边也有泰粟大军压境,实在不敢抽兵救援。”

嘉禧帝脸色大变:“泰粟大军压境?朕如何不知!”

尚书右仆射瞥一眼白泊,起身道:“昨日政事堂刚收到各督都府来报,确有泰粟军试探掠边。今夏北边旱情严重,听闻泰粟枯死大片草场,饿死无数牛羊。各督都府已对其秋日来袭做好准备,可泰粟压境之兵竟多达三十万,如今都自顾不暇。”

白泊也起身道:“许是臣昨日未说清楚,是臣之罪。”

嘉禧帝回想片刻,记起昨日白泊确实提过,只是听起来并不多严重,他就没放在心上,此时也只有沉默下来。

尤有大臣不敢相信:“勒逻与我大煜一直未有大矛盾,互市通商频繁,怎会突然派二十万精骑入侵?”

右仆射侧身看他一眼,叹气:“东北旱情虽比西北好些,但想来勒逻境内也很不乐观吧。”

又有官员问信使:“督都府的边军没能来援,那边城的守军呢?多往几座大边城求援,也能凑个几万援兵。”

信使哭丧着脸:“将军起初只想着找边军,后来收到边军不能来的消息,再想向别处求援就来不及了……”

官员无语:“范将军怎的如此死板!”

白泊开口导正话题:“如今说这些也与事无补。勒逻已入揽月关,可四处抢掠,甚至有可能南下直抵鹞关。不能放任,还是得派兵救援,将他们赶出关去。”

鹞关之后,就可直逼安阳了。

嘉禧帝闷声问:“派何处之兵?”

兵部尚书起身:“北边既无法抽调,最快的便是派中央禁军。勒逻既围庆来,而不是直接南下,应当还是以劫掠为主。可先派五万禁军拦阻,同时给东北边的督都府传令,随时准备增援。”

拦阻,其实就是指望对方抢完一轮,满意了就赶紧回去。安阳城外三处大营共驻兵二十五万,兵部尚书深知派得多了嘉禧帝会觉不安,就没敢多提。

五万尚在嘉禧帝能接受的范围,他已经在脑中思考领兵人选。此时,他突然看到下方的白泊给自己暗暗使个眼色。

两人君臣十几年,早有默契。嘉禧帝想了想,让人叫了退朝,单宣白泊随驾奏对。

大煜朝军权集中于天子之手,所有兵符与调令皆出自天子,并不是非经过政事堂不可。若是天子不愿往外说,那无论哪个部门都无权过问。

此时嘉禧帝明显不想再廷议,官员们也只得忧心地退朝。

缺了首相,政事堂众人只能先等着。

也不知白泊如何巧言,最后他带回一道旨意——由谢煐挂帅统领,择日誓师发兵,朝廷各部全力配合。

未等众人露出惊诧之色,白泊又补充道:“至于副帅人选,以及调哪一营的兵,圣上还在斟酌。约摸今日会定下,明日早朝之时便正式宣旨。”

听完这一句,众人纷纷垂下眼掩饰——很明显,那个副帅才是真正握有兵权之人。

谢煐倒是没多少反应,只淡淡点个头。

*

在谢煐开政事堂会议之时,白殊正在铺子后院见他二哥白迁。

自去年九月底投诚以来,白迁虽探听不到核心消息,但他心细,也从白府当中的一些小事里给白殊等人提供了不少佐证。

此时到了白殊和谢煐预测要离京的时候,待他们再回安阳,便是最后的皇位争夺之战。

因此,白殊临行前约白迁出来,算是先给他透个底。

白殊取出一张小纸条给白迁,上方盖有他和谢煐两人的私人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