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节 郑和岛(第2/3页)

带着家眷和金银回归金边城的,大多都是一些柬埔寨权贵。这些人之前在西贡做人上人,靠的是王国的权威。这一次柬埔寨势力撤出低地,之前所谓的权贵没了倚仗,自然要跑路的。

邵强给这些权贵统统放了行。在他眼里,权贵留下的私人田庄才是最珍贵的。至于那点浮财……对于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根本不是事。等翻过年再和柬埔寨佬做生意,用杂货换回来就完事了。

时间:1634年10月底,联军占领西贡2个月后。

地点:西贡城外。

往日的城池,如今除了特有的石块城墙外,其余内外已经大变了容貌。

城头上用来守城的拍杆这类物事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拿着火枪的守军和青光闪闪的火炮。

城下,之前凌乱散落的菜市米市鱼市等等包括城关居民都已经重新安排。整齐敞亮的功能性竹木大棚,正在按照规划修建。

这其中位于城南,顺着湄公河岸延伸的码头区,是目前的重点基建项目。

在未来,河岸两旁会出现一连串的码头和仓库。一个大型的稻米交易市场会出现在这里。

无论是本地产的稻米,还是来自暹罗、印度,乃至印度尼西亚荷兰人地盘的稻米,未来都会在这个市场内交易。

然而今天的主题并不是稻米市场。

就在城外的码头区,战船云集,士兵景从。南洋总督府的所有大佬,此刻都聚集在码头上,正在给一支探险船队送行。

船队由三艘先进的浅吃水型蒸汽运输船和一艘黄埔级巡洋舰构成,指挥官是南洋舰队司令沙正明本人。

船队的货仓里,不但塞满了各种补给物资和建筑材料,另外还搭载了200名开拓军士卒。从码头上就能看到,船队的吃水线压得很深,属于重载船队。

这支探险船队意义重大。

穿越众第一次实质性的,将手伸向了几种南洋出产的战略资源:橡胶、镍铬矿,以及石油。

自1627年首批穿越者来到本位面,匆匆然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

7年筹措,7年准备。时至今日,穿越者们实在是等不住了。对黄包车轮胎和不锈钢的渴求压倒了一切。

于是,新出炉的大燕国,不惜采用风险巨大的“蛙跳”战略,不惜在身后留下越南这样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也要在远离本土的西贡建立基地。

一切都是为了今天……仅仅在占领西贡2个月后,连地皮还没有踩熟,探险船队就不顾一切要出发了。

“老沙,这一路上海况复杂,千万小心。”

紧紧握着沙正明的双手,前来送行的邵强邵总督一再叮嘱。

“呵呵,没事的。”沙正明身高体阔,面上也是一副让人放心的模样:“有雷达和声呐还怕什么,话说这些设备也是让那几位出血了啊,都是虎口拔牙,现场进口的。”

沙正明的笑话貌似令严肃的送行场面一松,大家纷纷附和着笑了起来。

然而笑声掩盖不住知情人士眼中的担忧:探险船队此行的目的地,海况陌生,地形复杂,光外围就有几千个零散岛屿礁石环绕。在十七世纪的原始环境下,还有无数暗礁在海面下林立,此去凶险异常。

那么仓促起航的探险队,此行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呢?

答案是“郑和岛”。

在后世,郑和岛被称为巴拉望岛。

这是一个长条型岛屿,位于菲律宾西南方,和西贡隔海相对,两地之间的海程有1000多公里。

在西贡和郑和岛之间的这一片海域,就是后世国人耳熟能详的南海。海域中有着另一处人们熟悉的地名:南沙群岛。

前文说过,包括郑和岛在内的菲律宾所有岛屿,过去存在的众多古国都是华商所建,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菲律宾这个国家,这一块殖民地,二战后才从美国手中乞求到了独立,代表不了“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