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节 北归(二)(第2/3页)

要知道,这是个盗匪横行,官贼不分的时代。吴法正生于山西,近居边镇,听多了各种官贼勾结洗劫村寨的故事。

而在他看来,曹氏在长江以北设立的这一串土围子港口,再适合被人打劫不过了:既无高墙,又无强兵,内里还聚囤着诸多财富。

这些都是真真的硬通货,比金银还实在……譬如仓库里的粮米,譬如仓库里的杂货,譬如仓库里的罐头。

然而这点看法,在一次无意间看到保安用后膛枪射杀盗匪后,就烟消云散了:已经骑马跑出围子百五十步的贼人,被土墙上的保安,轻而易举打死在了当场。

见识到后膛枪的威力没几天,吴法正不合又在海面上,看到了挂着曹字认旗,风驰电掣般航行的高速巡洋舰队。

目瞪口呆之余,望着前方瞬息变成黑点的舰艇,再结合之前的连珠快枪,吴法正不需要多高的军事素质就能推断出,那一串土围子港口似危实安,根本不像表面上那般孤立无援。

下一刻,被伙计端放在桌上的削面,将吴法正从回忆中唤醒了。

沉默地看着面前这碗堆积着碎鱼块、墨鱼腕足、海带海菜的“削面”,再看一眼面馆门前挂着的“正宗山西削面”的幌子,吴法正无奈之余,和平叔相视苦笑一声,拿起筷子,大口吃将起来。

饭毕,喝了一壶醇苦的毛尖茶水,吴法正主仆二人剃着牙,还算满意地离开了削面馆。

接下来还是既定节目:洗澡。

要说吴法正这一趟下江南有什么最令他满意,那非洗澡莫属了。要知道,在缺水的山西,即便他是族中占据资源最多的那一等人,也不是想洗澡就能洗澡的。

而现如今,吴法正知道,只要冲着有烟囱和锅炉的地方去,就大概率能找到澡堂。

没过多久,吴少爷就开始享受国营公共澡堂提供的各种服务了。

就在少爷赖在澡堂的时间,老练的平叔已经提着篮子采购了一圈本地吃食。

主仆二人当天晚间就待在舱里没有下船。

第二天,船队依旧驻泊在登州新港没有大动作。毫不意外的吴法正,现在已经知道了船队的流程:每到一处私港,都会有一到两艘运输船,在当地卸下所有运载的粮食。

之后,船队才会起航。

第二日一大早,川流不息的苦力,不停从船上扛下了一袋袋的粮食。

这些用帆布袋包装的粮食,上面清楚地用墨字标明了其产地:台南。品种:梗米。品级:三级。粮商:中粮台南分公司。

坐在舱外,吹着冷风,喝着热茶,无聊数了大半天粮袋,吴少爷最终等来了船舱的卸空。

接下来,少爷知道,船队起航前的最后一步要来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一早,一队队早已等候在码头的特殊乘客,陆续登船了。

这些乘客无分男女老幼,统一刮着光头。他们面色红润,表情平静,身穿厚实的麻布工装,背着双肩包,头戴帆布平顶帽。

排着队的乘客们很讲秩序。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沉默地踏上了运输船的船板。

吴法正知道,这些都是“积压”在登州私港的流民。

之前每到一处曹氏私港,最后总是会出现这样一道压轴节目,看来今次也不例外。

一个时辰后,旭日初升,船队起航拔锚。

在登州外海,不出吴法正所料,那一艘装载了流民的货船,三声汽笛响后,便和船队分道扬镳,南向而去。

与此同时,端坐在上等舱里的吴法正,伸出手,轻轻用毛笔蘸了蘸墨汁,专心地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南域游记》的最新一篇。

这一次,起航后的船队再无保留。全体升起锅炉,不用考虑燃料问题,全程满负荷,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穿过渤海湾,来到了海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