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风起通州(第2/2页)

有了银子的崇祯皇帝,出手阔绰了,办事效率快了,就算不用外朝的国库,他谋划的诸多事宜,也能稳步推进下去了。

一个背叛大明,暗通建虏的八大贼,就能查抄出这么多的银子,还有众多的田产、古董字画等。

那遍布在大明治下的官绅、地主等群体,包括就藩各地的宗藩势力,又窖藏着怎样惊人的财富呢?

粮食!

交代完这些事宜的崇祯皇帝,第一反应,是尽可能多的储存粮食,甚至到海外购进粮食,以应对崇祯三年会出现的灾情。

能解决钱、粮这两个重头,叫忠诚于自己的良臣干将,在各自的位置上,能落实自己的各项政策,那大明的局势就不会乱。

“皇爷……徐阁老,孙尚书,于乾清门求见。”

韩赞周匆匆走来,对站于殿外的崇祯皇帝,拱手道。

“哦?”

崇祯皇帝闻言,开口道:“宣!”

自己这心里,刚想着粮食的事情,分管仓场事的徐光启、孙居相,就跑到乾清宫这边,难不成是出什么事情了?

莫不是京通二仓这边,有些地方爆雷了?

清楚大明当前的吏治,到底是怎样的崇祯皇帝,对大明官场的态度,向来都不是很友善的。

贪官污吏太多。

庸官懒官太多。

就算想要整饬大明吏治,那也唯有一步步的去搞。

他不可能像太祖高皇帝那般,完全凭心意去杀贪官污吏,杀的金陵河都不知被染红几次了。

明末的态势,不比明初,真杀那么多,只怕崇祯朝的大明各地,都会陷入停摆状态,那麻烦只会更大。

毕竟自己的手里,没那么多能用的准官员。

“拜见陛下……”

“免礼吧,说说,有何事要向朕禀明?”

看着徐光启、孙居相二人,崇祯皇帝开口打断道:“可是京通二仓这边,查出来什么不好的事情?”

二人相视一眼,眉宇间皆生出忧色和凝重。

徐光启心下一狠,向前走了数步,拱手作揖道:“陛下所猜没错,的确是京通二仓查出问题了。

据巡察通州坐粮厅案牍,在实际巡察大运西仓、中仓、南仓,所辖的一众分仓,发现严重的偷粮、换粮,甚至空仓的情况!

臣与孙尚书知晓此事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独断,故特来将此事禀明御前,望陛下能在朝下旨,严查通州仓所藏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