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势(1)(第2/2页)

期间能逐步将山陕两地,山东和河南两地,逐步的囊括其中,那大明岌岌可危之势,就算破掉了。

山陕两地治下,被各路流寇破坏的差不多了,养肥了一群享受特权的群体,只要能镇压或赶走各路流寇,那试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的新政,就再合适不过了。

真敢有反对抗拒此议者,以周遇吉为首的新军将校,在镇压各路流寇的过程中,逐步增扩麾下新军建制,那同样也不是吃素的。

想蚕食大明的统治根基,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河南和山东两地,之后将经历诸多灾害,治理起来会很麻烦,但一个是中原粮仓,一个是沿海要地,能将这两个地方拿下,那大明开海通商之势,必将呈扩大趋势。

到时进一步革新赋税,试行火耗归公,叫河南和山东两地,先前背负的重担,逐步的卸下来,那掌控的核心基本盘,就进一步扩张起来了。

“想要实现这盘大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崇祯皇帝想着想着,轻叹道:“大明南北对立之势,其实明初的时候,就没有妥善解决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政治口号是好的。

然北方灾害颇多,兵灾颇多,南方却相对好很多,这时间线一拉长,就会导致北方恒弱,南方恒强的格局。

一旦大明皇权势颓,朝中掀起党争,那南方诸省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能不缴纳赋税,就不缴纳赋税。”

从解决建虏进犯危机,凯旋归朝之后,崇祯皇帝所做的一切,就从没有将重心,放到朝堂之上。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要是不能遴选出一批可靠的英杰,叫他们到各处扛起担子,那大明的万钧重担,崇祯皇帝是扛不起来的。

既然朝中的那帮大臣,想要斗,那就叫他们斗,前提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谋划,要是影响到了,那就掰掰腕子。

从时下所处的境遇来讲,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所谋之事,是成功的,所构思的谋划,是正确的。

想解决大明的问题,除了维稳局势外,就是要积极地开源,积极地提升生产力,围绕这些核心而动,那必然能给大明蹚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