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试策问,大数学家参考(第3/4页)

丈高的朱红大门还紧闭着。

日冕的影子,指到了辰时,伴随着朝阳的升起,四周传来一阵鼓乐声,承天门的大门,才随之缓缓开启。

站在金水桥河畔的众贡士们,穿过奉天门,在锦衣卫的看护下,在经过了金吾校尉、大汉将军的搜身下,他们才前往了广场的丹陛前等候。

而以阁臣陈循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则立于丹陛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殿试,大明皇帝才是主考官,否则怎么能叫天子门生呢?

陈循带着内阁是从文渊阁来的,他带来了有读卷官、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提调官、巡绰官、供给官等共计十七人,负责此次殿试。

辰时一刻,朱祁钰的辂车终于来到了承天门前,在车上,朱祁钰和胡濙聊了聊他见到柳七的事儿。

胡濙对此深表关切,并且谈到了太祖高皇帝,就曾经倡导去甚、去奢、去泰对国朝的重要性,此乃祖宗之法,陛下大胆施为便是。

胡濙很明确的表示,礼部这地,洗起来很容易。

江渊屡次听说胡濙这洗地的技术极为高超,但是今天真的是见识到了。

陛下刚一开口说到柳七的苦楚,胡濙就已经知道了陛下奔着什么角度去,配合不能说天衣无缝,只能算是浑然一体了。

这是七十六岁礼部尚书的实力吗?

江渊瞬间明白,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胡濙和江渊下车,请陛下下车,随后宫宦们举着三人高的仪扇,快速的来到了陛下的身后。

朱祁钰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走到了奉天殿内,所有贡士均进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

吴敬有点意外,陛下居然是和他们一样,从承天门进来的。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多贡士俯首帖耳,口呼万岁。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平身。”

“宣旨。”

胡濙站了出来,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的说道:“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农黄帝、德莫如尧舜、功莫如禹汤文武。此数圣人者,万世仰之不能易也。”

在传统的价值观里,道德功,乃王天下的三把利器。

其中功排第一位的就是治水的大禹。

所以徐有贞治水有功,当一块头功牌。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事,著于《易》,禹汤文武之迹存乎于《书》……”

“今兹有司宾兴而来,其具为陈之,朕将亲览焉。”

“此次考试陛下旨意,可用俗字作答,亦可用正字作答,百无禁忌;需加入句读,以便阅读,以免歧义;此次考试每卷陛下亲览,可随意指摘朝政。”

大皇帝不是个小气的人,他连亡国之君的名头都受得住,只要言之有理,利国利民,皆可言。

当然屁股歪的,那就得屁股打正了,打不正,去职留印便是。

江渊深吸了口气大声的说道:“开考!”

陈循带着十七名考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

答策题大约和写申论差不多。

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联系,从古至今的相关治国方针展开分析,还要能提出当今治国方针中的不足和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贡士们的主张和见解。

谈古论今、针砭时事。

朱祁钰坐在台上,忽然站了起来,走下了台,开始巡视。

朱祁钰走的很慢,并没有发出响动,他来的时候,就已经把那身上不知道什么名字的纡青佩紫,都摘了,就是怕影响考生答题。

就跟监考教师手机静音一个道理。

此刻,他找回了当年监考的感觉。

但是这里的考生,一个个都贼老实,别说交头接耳了,连坐姿都是十分的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