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让大明动起来!(第3/4页)

实物存在,而且制备的流程也有被扔进石景厂的文人写成了书,有毒还是不要请陛下摸了。

徐四七拿出的奏疏,是苯酚溶液在解刳院的实验报告。

把石炭酸注射进兔子的体内,大约不到一分的重量,兔子就会受到中度刺激,一毫左右的重量滴入兔子的眼睛,兔子就会疯狂。

长期吸入石炭酸蒸汽,兔子会变得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瘫痪。

在动物上进行反复的实验之后,才会用到人身上。

陛下对凌迟,也就是送入解刳院的判罚,是极为慎重的,贪腐这类的罪名,顶天就是砍头。

解刳院的罪人都是罄竹难书,罪恶滔天之人。

大明哪有那么多需要凌迟的犯人?

每一个凌迟犯,都是解刳院的宝贝疙瘩、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很难补充。

解剖论已经十分完善了,所以等闲是不会直接用他们当实验材料浪费掉,都是反复验证之后,才会对他们用。

一些罪犯在解刳院还治好了不少的病。

朱祁钰看完了解刳院的实验报告说道:“嗯,很好。”

他看着正在铺设的路说道:“加大产出,没钱就说话,金尚书不肯给,朕内帑有的是钱。类似的东西,多多益善,朕不会吝啬赏赐。”

“多乎哉,不多也。”

“谢陛下隆恩。”徐四七带着工匠们俯首谢恩。

陛下对工匠是有偏爱的,徐四七为首的工匠们,没有辜负陛下的这种偏爱。

“金尚书可是很好说话的。”徐四七满是笑意的说道。

金濂的抠门性子,完全是穷怕了节流的仓鼠囤货行为。

但是在该花钱的时候,金濂从来没有小气过,只不过户部总是和内帑吵架,目的自然是希望内帑多拿点钱出来。

户部的理由很充分,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花钱,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内帑的理由更加充分,藁税都是入了朝廷国帑,作为维护朝廷的费用,为什么要把主意打到内帑之上?有没有为臣之道,恭顺之心!

户部和内承运库的剑拔弩张,已经成为了见惯不怪的常态,哪天他们打起来,也没人会奇怪。

朱祁钰走了两步忽然想到了《实践论》里的一段话。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朘剥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科学。」

朱祁钰深以为然。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着世界,认知着世界的种种,将探索总结为社会认识。

然后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从认识变成科学的主要诱因,就是巨大的生产力。

而实践论中,全面阐述了社会认识转变为科学的阻力。

第一个是朘剥阶级对历史、社会认识的偏见和扭曲;

这种偏见普遍存在,比如国子监、翰林院、风宪言官、朝中大臣,就非常反对陛下奉祀墨翟。

比如魏国公徐承宗只看到了那些货于帝王、势要的瘦马们改变了命运,却没看到这些瘦马背后的悲惨世界。

信息获取和社会教育、价值观的畸形都导致了这种偏见和扭曲。

类似的还有蔡东攀为首的江南士林,对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不停的泼脏水,把铁铉的鼻子耳朵剜下来喂给铁铉等等怪事,都能说的有鼻子有眼。

这种朘剥阶级对历史、社会认知的扭曲,是极其致命的。

他们掌控着话语权,把大明带到了一个奇怪的方向里去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生产规模狭小,始终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仅限于小作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