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第2/4页)

具体而言李宾言想要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建立一套在可检验和复现的解释,对客观事物形式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仰望星空的李宾言观测天文,脚踏实地的李宾言建立了匠城,这都是李宾言。

此时的李宾言并不清楚,他为大明打开了一道科学的大门,他只是一时念头不通达,所以停笔片刻,灵光一闪写下了格物致知四个字,写完之后,念头通达。

他对格物致知这个理学概念的进一步明确。

李宾言写完了进表稿,通读了一遍,重新誊抄之时,再次摇头,他觉得写的还是不够确切,太过于宽泛,所以继续写道:“儒生者,内则修身养性,外则经邦治国;”

“格物者,达者格物致知,可通六合,次之者亦可有利于民生,经世济用,非无用之学也。”

“儒学可为之体,格物可为之用,有识之士,二者不可以或缺。”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李宾言吹干了进表稿,希望远在京师的陛下能够看明白他写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份进表稿之中,李宾言将工匠、匠官们从奇淫巧技的下九流,升格为了格物者和儒生相提并论。

在格物致知的定义上进一步确定了即物穷理,观察客观事物,总结客观规律,并且将其梳理成形式化、系统化、可检验、可复现的成体系的知识,才是格物致知的本身。

李宾言看着自己的进表稿就是一阵的傻乐,随后小心的封好,交给了驿馆馆驿,送往京师。

《坤舆格致》共计十六册,其中广为刊行的有十二卷,给工匠学院特别使用的有四卷,不是给知识设限,而是本身后四卷也就工匠能用得到。

常有德为首的匠官所作《坤舆格致》和李宾言写的进表稿送入京师用了仅仅十天,大明的官道驿路路面硬化和水路疏浚,把应天府和顺天府的送驿时间缩短了五天。

而朱祁钰收到这封奏疏的时候,并没有在讲武堂,而是在钦天监的十大历局。

钦天监监正许敦,在见识到了上一任钦天监监正彭德清死了两边之后,从来不敢违抗圣命。

上一任的钦天监正彭德清,为王振朋党,时常散播一些奇奇怪怪的卜噬之说,在北镇抚司的天牢之中,惊吓而亡,但是陛下朱批的斩首弃市的敕谕已经到了锦衣卫,忠诚的锦衣卫把死掉的彭德清又斩了一遍。

在此之后,许敦再也没有说过一句天有异象,就连朱祁钰亲征南下平叛的时候,有大星坠地,流星划过苍穹,照亮了整个京师,许敦也只敢说吉兆。

许敦,是个懂事的人。

许敦的这种做法,搞得朝臣们颇为不满,天人感应那一套,别说忽悠陛下了,连钦天监都不配合,怎么忽悠?

钦天监下辖的十大历局,在国子监和贡院的对面,钦天监的院子里立着一座墨翟的塑像,国子监的学子对这尊墨翟雕像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

而今天,朱祁钰来到钦天监,他是来送雕像的!

第一历局,就是历法局,一共五个雕像。

最先被立起来的,分别为战国时期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

石申著《天文》记录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并且记录了木星的卫星,甘德著《星占》,记录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和规律,并且发现了火逆、水逆、金逆等天文现象。

《天文》和《星占》合称《甘石星经》,乃是中国第一部天文著作,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份恒星表。

历院的第三像为张衡,就是发明了地动仪的张衡,发明了各种天文仪器的张衡,在历院立像,实至名归。

第四像祖冲之,祖冲之在数学上首次将圆周率π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但是在成就上,祖冲之更是个天文学家,大明历可是用了四百多年才被废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