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国五病 臃肿痿痹(第3/4页)

武备不振,是一种洪熙之后,兴文匽武的必然结果,大明军备现在在缓缓恢复,但远没有到需要兴文匽武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财经事务之事,这个是陛下尤为擅长的一块,胡濙并没有详谈,陛下精通此道,南巡的目的,一大半就是为了稳定大明经济。

“胡尚书深谋远虑,于某佩服。”于谦听完了胡濙的一番话,真心实意的说道。

让于谦夸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陛下问,大明当以何亡,胡濙言五事,都是亟待解决的要务。

朱祁钰、于谦、胡濙、陈懋、兴安五个位居庙堂之极高的五个人,在讲武堂的聚贤阁内,颇为认真的讨论着大明亡国之祸。

次日的清晨,信鸽的哨声响彻天穹,奉天殿迎来了早朝,卢忠甩着净鞭,兴安甩着拂尘,宣读着圣旨。

“近,风俗人情,尚奢竞奢,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亦有积重难反之几。”

“朕,大纠结。”

“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

圣旨的内容就是大明亡国五事,圣旨读完,奉天殿上议论纷纷,朱祁钰并没有出声让群臣安静,而是任由他们讨论。

亡国五事,朱祁钰并没有打算一次办完,各方面齐头并进,但必有侧重。

这第一个侧重点,就是废除藩国,诸王永留京师。

其实朱祁钰对封藩有自己的打算,按照胡濙的王化论,大明应有四方、六合、八荒之地。

之前的封藩,都是封在四方之地,也就是大明目前疆域之内,而后封藩,朱祁钰打算都封到六合八荒。

自洪武封王,建文削藩、永乐设藩禁,洪熙宣德加固藩禁,至景泰年间,藩国皆废诸王永留京师奉养。

兴安轻轻咳嗽了一声,几个内番大声的喊道:“奉天殿公器之地,肃然!”

在内番喊完之后,诸多纠仪官站直了身子,朝堂逐渐安静。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景泰三年,三王伙同逆贼作乱,南衙七省之地遍地狼烟,逆贼纠集三十万众,胁众附逆,朕痛心疾首南下平叛,已四年有余,每当想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日朕天地坛下,孝陵之前,赐死三王,痛心疾首却不能不做。”

“朕念亲亲之谊,诏诸王入京供养,以防歹人蛊惑利用,现如今诸王已然全数进京,朕以为诸国已名存实亡,故此废除藩国。”

朱祁钰这番话,表面上大义凛然,实质上则是不要脸至极。

他借着亲亲之谊的名头和景泰三年的大乱说事,实质上逼得群臣哑口无言,群臣议论纷纷,却不能反对,否则不等同于心里有鬼,时刻准备造反事?

非刑之正的十宗罪,逆反乃第一罪,粘上了轻则掉脑袋,重则祸及满门。

户部尚书沈翼闻之大喜,每年划给诸王的供奉,还有诸多王府挂靠的田亩,导致大明国帑损失重大,计省审计利刃高悬,沈翼不敢贪墨,但是谁会嫌钱多?

陛下废藩国,他就可以在正赋这一块多下点功夫了。

“可有人对此旨有异议?”朱祁钰问完之后,便看了一圈,看无人反对才点头说道:“送文渊阁传闻四方吧。”

藩国的本质是分封制,而大明的统治基础是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本就有冲突和互补的对立统一。

群臣缄口不言,实乃是这件事,一来是皇帝的家事,二来是陛下的逆鳞。

陛下登基之初,瓦剌大军压境围困京师,登基第一年就杀了哥哥稽戾王,仅仅第三年,就有三王作乱,和陛下讨论亲亲之谊,藩篱之责,实在是打着灯篓上厕所,找死。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兴安一甩拂尘继续奉天殿朝议。

陕西巡抚曹景报西安府、平凉府四月寒霜瘟疫死两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