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亡国之君的亡国三策(第3/4页)

“有仁智通明之德,故曰:圣明。”

于谦说完便喝了口茶,一脸坦然自若,他知道自己说的是实话,问心无愧。

朱祁钰愣愣的看着于谦,而后嗤笑了下,并没当回事,于谦是正经的文进士,一张嘴上下一碰,就是引经据典,变着花样的、不带重样的夸。

于谦看着陛下的模样,就知道陛下没往心里去。

他的确是文进士,但是和陛下奏对,他从来都不是张口就来,这些话他也是观陛下所行,总结而来。

陛下当政,看似搞了很多的新政,其实大多数都是直接隶属于朝廷或者干脆对皇帝直接负责的新政,讲武堂、钱法、利柄、官厂等等,其实都是直接隶属于朝廷甚至是皇帝。

譬如:贵州的六枝厂,直接划了一片归工部、兵部管理。

陛下不给地方官员倍之的机会。

陛下唯一推而广之的就是考成法,还激起了南衙僭朝的造反。

反腐抓贪贯穿始终,四川戥头案、陕西冒赈案、山西盐引案、山东孔府案、南衙畸零女户案等等,以及最近发生的南衙科场舞弊案等。

这些大案,遍布大江南北,每一案都是震动朝野的大案要案,几乎把整个大明的官吏大换血了一次。

陛下这都是在整顿吏治,也是在遴选刚正有力贤臣。

王安石的变法为何失败?太过于操之过急,没有整顿吏治,就开始推行变法,执行过程中,就变了味儿。

陛下在推行新政的时候,总是如此的谨慎小心,一如陛下至今不住皇宫那般慎重。

这就是于谦说陛下圣明的原因,他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奈何陛下一个字都没放在心上。

无碍,于谦已经整理成册,都送到了京中胡濙手中,胡濙是太子少师,教育皇子,尤其是教育太子朱见澄的时候,绝对用得上。

王安石的失败,让大宋失去了唯一一次改变三冗两积的机会,王安石的求荣得辱,在两宋一遍遍的上演着。

章惇、宗泽、岳飞、辛弃疾、虞允文等等名字在朱祁钰面前闪过。

朱祁钰谈到了王安石新政,自然是想要推行一些新政。

他手里有几种募集善款的好办法。

第一个就是发行国债,提高短期利息,扩大宝源局纳储的速度。

国债可以看做是钞法的一种,用一纸契约换取真金白银,等到国债期限到了承兑,实现朝廷和购买国债之人的双赢。

户部尚书沈不漏……沈翼对国债之事并不认同,他认为大明的财经事务前所未有的健康。

大明的国帑每年都有结余,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而且每年的结余越来越多,宝源局的投资也开始初露狰狞,每年几乎翻倍的上交利润,在沈翼看来,即便是陛下不南巡募集善款,也足够支持以工代赈了。

沈翼总觉得朝廷向民间借钱,有失体统,有损体面。

现在大明国帑,一个字:阔。

第二个办法,则是地产,大明在各州府县拥有极多的官舍,将这些官舍,按照朱祁钰在讲武堂聚贤阁外的水泥大别墅的标准建设,在配合地方特色加以社稷,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

第三个办法,则是彩票,这个彩票可以得到一股庞大的现金流,来补充大明因为以工代赈的巨大投入造成的财政压力。

三十六枚飞钱搏一搏五万银币。

十八枚飞钱可以购买一斤猪肉,大约等同于一分银,一两银子等于一百六十分银,五万银币等于八百万分银,等于八百万斤猪肉,等于一亿四千四百万飞钱,也就是十四万贯左右。

彩票这东西,在中原王朝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南宋的时候,就有关扑,卖的不是纸票,而是一种牌子,名叫笏,这玩法种类繁多,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赢钱,而后又扩展到了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等等,皆依约以价而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