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第3/4页)

《管子》是陛下登基之后,加入科举的经典,而度数旁通也是朱祁钰一力推行,并且获得了许多的成效。

这次的考试,考的就是恭顺之心。

国子监的氛围非常紧张,往日里要去巾帼堂传信的人都少了很多很多,紧张的氛围弥漫了整个个贡院,这次的考试直接关乎到了监生们还能不能做大明人。

有人悲苦,有人喜乐,短短几日,国子监上下哀嚎一片。

五日后,三次复阅之后的考试结果,被吴敬呈送到了朱祁钰的案前,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给他们机会,他们不中用啊!”朱祁钰看着考试的结果,感慨良多,递给了一直等待结果的于谦,满是无奈的说道:“一共多留下了五千人,一共留下了六千人。”

“北雍三千九百与人,南雍只有不到两千一百人。”

拢共就留下了六千人,南北的差距几乎一倍,善于读书人的南雍,这次完败北雍。

忠诚的顺天府在【恭顺之心】的大考中,大获全胜,保留了将近一半的监生,而不太忠诚的应天府在【恭顺之心】的大考中,只留下了两千人的规模,缩水七成以上。

朱祁钰出的题目并不困难,算学是他亲自出题。

而《管子》是梦想家丘濬出题,丘濬遵循陛下宽仁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为难学子,大多数的题目,只要认真背读过管子,都不会回答不上来。

南北两雍一共近两万人,最终只留下了六千人,这水平的确称不上大明最高学府的美誉。

于谦看完了成绩单,只能摇头说道:“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

这句话出自《庄子·天道》。

五刑指的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刺字、割鼻、断足、宫刑(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死刑。

朱祁钰也是一次听卢忠说五毒之刑和五刑之辟的区别时候,才知道差别,一个是刑讯,一个是正刑刑名,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女子也有宫刑。

奖赏和惩罚,应当给予利益或者惩罚;使用各种刑法,是教化的末尾,是最后的手段。

就是朱祁钰这句给他们机会他们不中用的古言版。

朱祁钰拿起了桌上的备忘录,查阅了一番说道:“后日国子监学子出监放归依亲至朝阳门,由提刑千户带五百缇骑两千京军校尉押解至密州市舶司,而后乘船至松江府市舶司,等待见家眷一面,而后流放海外。”

“目前有吕宋、倭国、渤泥、暹罗和爪哇等五处地方流放。”

若不是大明的海图上没有,监生流放地点,大约应该是澳洲,但是因为赤道无风带的影响,大明的船想要探索澳洲,仍需要持续探索。

赤道无风带,是一种海洋气候,因为赤道附近终年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温度分布平均,近对流层的底层风向多变而弱,最终形成的无风带。

这对风帆时代的航海而言,赤道无风带就是海上的天堑。

“朕原来打算流放他们到慢八撒或者忽鲁谟斯的,但是又觉得太远了,就算了。”朱祁钰看了一眼堪舆图,忽鲁谟斯在中东,而慢八撒在南非。

流放到这些地方,这些监生背后的富户们怕是直接放弃了这个监生了,这和朱祁钰的目的背道相驰,朱祁钰选择了最远到爪哇的决定。

“最远都流放到爪哇去了。”于谦看着流放一览表,也只能感慨,陛下还是一如既往的狠心,连忽鲁谟斯和慢八撒都考虑到了。

“因为爪哇有黑金,就是石油。”朱祁钰解释了一下原因,爪哇有石油,而大明的灯油主要依靠石油提取的轻油,自然要前往开发。

流放监生的目的是带动监生背后的富户们,前往海外开海,毫无疑问,婆罗洲的金银和爪哇的石油一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