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时过境迁,景泰年间与正统年间大不同(第2/4页)

李文对自己被袭杀的原因,一清二楚,他要是死在了马匪手中,这个不明不白的案子,就是最好的警告,警告一些最近有些蠢蠢欲动的武将们,哪怕是得陛下宽宥,也得死。

“而且这个案子,最终会扣到陛下的头上。”李文眉头紧蹙的说道:“到最后就成为了陛下道貌岸然,表面宽宥,实际怀恨在心,杀人在后。”

“一举多得。”李文继续打马前行,对着周忠毅说道。

周忠毅思考了片刻,摇头说道:“朝堂的事儿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在京师,没有人会是陛下的对手。”

“若是未见京营作战,我不信此言,可是见了京营作战,我不能不信,京营悍勇。”李文非常认同周忠毅的话,陛下手下若是有六万这样的锐卒,那就是天下罪之,陛下也能够荡清寰宇了。

动辄百万大军的征伐,决定胜负最重要的筹码,就是精锐的实力。

精锐可以左右战局的胜负,没有精锐的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个精锐不需要太多,有一万就足够割据一方,有两万就可以称王称霸,有三万就可以看着皇帝的位子垫着脚抓一抓了。

二十七个金兵,可以撵着三千宋军漫山遍野的跑,而岳飞带领的八百背嵬军,能在朱仙镇打的完颜宗望十万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仓惶北窜。

一支如臂指使的精锐,在战场上能做的事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是突破阵线破敌,还是力胜稳定军心,还是殿后保存军队,亦或者是驰援左右两翼等等,都是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而大明精锐中的精锐,完全掌控在陛下的手中。

当年燕王府南下南京取宝座的时候,手中精兵不过三万众而已,而当下的京师,陛下有整整六万五百余锐卒。

李文颇为庆幸的说道:“得亏在甘肃镇的时候,我接到了圣旨,没有多想就立刻回京,否则啊,陛下要揍我,连京营都不用动,就这两百铁册军就完全够用了。”

李文又想起了那五百马匪的惨状,就有些后怕,得亏他还有点恭顺之心,没有依靠地方宗族土司,奢求负隅抵抗,违抗皇命,要不然不用等到把陛下大军出动,就这两百铁册军就把他的所有部众都打散了。

李文走过了西土城,转道去了北土城,而后在德胜门外下马,准备入城,在交接了路引等物之后,李文见到了来接他的人,大明文渊阁秉笔太监成敬,宫里的二号大珰,仅在兴安之下。

“高阳伯一路辛苦,陛下听闻高阳伯受袭,万分担忧,特遣咱家来为李将军接风洗尘,陛下赐下金银彩币表缎,以示宣慰。”成敬对着李文笑着说道,示意小黄门把陛下赏赐之物交给李文。

成敬在宫里主要负责的事儿,就是送礼。

陛下赐下了头功牌,成敬就分发头功牌大礼包;陛下赐下的奇功牌,成敬就分发奇功牌大礼包;若是陛下有恩赐宣慰,也同样由成敬负责送出;若是宫里诞下了子嗣,要发放百事大吉盒,也是成敬负责。

又因为陛下待下不薄,又格外慷慨,所赐之物价值不菲,所以成敬在大明内外,也有送财童子的雅称。

德胜门是兵道,这里只走兵马武勋将领,并无其余闲杂人等,李文交接了御赐之物,有些奇怪,往常这赏赐宦官们不拿一部分,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他没多想,便再谢圣恩。

“高阳伯劳苦功高,在甘肃边方戍边就是三十余年,陛下本来打算让高阳伯歇一歇,可是这讲武堂内还缺一名掌教,陛下就差咱家问问高阳伯,还愿为大明效力否?”成敬等李文谢了恩,又开口问道。

讲武堂是什么地方?

那里是大明权力核心中的核心,而当年由杨洪为第一任祭酒的讲武堂参议军机要事,是大明皇帝设在讲武堂的总参部,决定了大明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