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忘记为何出发,便是忘本(第3/4页)

汪谐真的非常紧张,这春天的季节里,他的额头上都是汗,但他还是把话说的很清楚:“陛下,和林苦寒,尤以永乐元年起,塞外一日寒与一日,牲畜不兴水草不丰,和林之地,于大明而言,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瓦剌西逃,盘踞和林贼寇不足为虑,如此劳师远征,臣有异议。”

“其一,盘踞和林贼寇已然为一盘散沙,此时出兵征伐,会不会令其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

朱祁钰眼前一亮,颇为认可的说道:“好,问得好!”

“自匈奴起,草原这些部落,分分合合,其实大抵还是那些人,那些个部落,今日匈奴做大则为匈奴,明日鲜卑做大则为鲜卑,后日突厥做大则为突厥,契丹、金人、蒙古亦是如此。”

“今日是铁勒十三部,明日是蒙古六十六部,七十二部,不都是如此吗?”

“若是大明大军进犯,这草原上本来狗咬狗,为了河流、为了草场打的你死我活,这一看到有人拿着大棒要敲打,会不会同仇敌忾?”

“你这个担忧,很好。”

汪谐有些懵,陛下这一顿夸奖,可就是不回答问题,若是真的拧成了一股绳,大明军北伐岂不是要难上加难?

朱祁钰之所以夸汪谐,是汪谐这第一问,问的不是仁义道德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汪谐书读的很好,否则也不可能两次金榜题名,但是汪谐并没有把书读死,这也是朱祁钰夸奖汪谐原因之一。

朱祁钰稍加思索才笑着说道:“你在顺天府亦在关内,其实不了解塞外,在草原上大抵就是,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

“草原上有句谚语,草原上的恶狼不会臣服于其他的恶狼,只会向老虎低头。”

“大明就是那头老虎,这么讲,你能否明白?”

汪谐认真的品味了这番话,才俯首说道:“学生明白了。”

“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一群分食不均的恶狼,如何能够放下过去分食之痛,同仇敌忾呢?”

朱祁钰满意的点头说道:“然也。”

“学生第二问,则是问义。”汪谐说这句的时候,生怕皇帝误解,赶忙解释道:“若是不义,学生以为不进为上上之策。”

不义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朱祁钰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了四个字,帝国坟场。

在那个遍地都是沙子的喀布尔地区,埋葬了三个世界帝国,带英在那里铩羽而归,苏联在那里折戟沉沙,美利坚在那里狼奔豕突,丑态百出。

无论是四百万一头羊,还是起落架上的走狗,都给帝国蒙羞。

不义之战最大的影响是士气,军士不知为何而战,那便无任何胜算可言。

朱祁钰不紧不慢的问道:“大明立国,是大义否?”

商辂赶忙俯首说道:“胡元失道天下,大明取而代之,自然乃是天公地道的大义。”

这可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可容不得这学子胡说,要不然陛下还以为是他商辂教这汪谐如此说,那商辂这唯一合法的三元及第头衔,也保不住他的命。

“自然是天公地道的大义!”汪谐抬起头,颇为笃定的说道:“投献之说,无稽之谈!”

汪谐还未踏足仕林,他不明白,这食君俸,为君分忧的本分,怎么就变成了投献?

朱祁钰才满是感慨的说道:“那便是了,洪武年间十三次北伐,永乐年间五次北伐,不就是为了这个天公地道吗?”

“朕继列祖列宗之遗志,自不敢忘。”

为了这个宣称权,朱元璋捏着鼻子在洪武元年的登基大殿上,认了胡元为正朔,受这个委屈,不就是为了日后做事有大义的名分?

朱祁钰的语气变得冰冷了几分,掷地有声的说道:“一地可遏三北之地,太祖高皇帝睡不踏实,太宗文皇帝睡不踏实,朕也睡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