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5页)

圣人言:“非礼勿视”,他们读遍圣人言,首先应该做的是选择管好自己的眼睛。

赵寰听到后世普遍的说辞是,女人体力不如男人,在靠着男人种地,出力打仗的时代,所以女性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必然的结果。

这些说辞持续了几千年,甚至连女人本身都深信不疑了。

在后世中,也没见过田间地头少了女人劳作,杨门女将虽为杜撰,佘太君却真实存在,战场上同样有女兵。

她们从没有过机会,有过与男人做同样事情的正式机会。

“不一定说女人在读书上就绝对强过男人、可是,能不能行,总得给她们机会,让她们试一试。科举我也没考过,如今北地的几个州府,易安居士应当听说过,府尹大多都是没经过科举考试的娘子们。没有党争派系,政令通畅,她们都做得很好。”

大宋人才济济,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等,数不胜数。最令赵寰感慨的是,哪怕如他们,都在党争派系中沉浮。

如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赵家,因为熙宁变法之后的斗争,遭到了牵连,

深陷牢狱之灾,结果凄惨。

李清照听得心驰神往,激动地道:“我听说过,还听到了姜府尹的休书!我写了那般多诗词,终是觉着比不上她,还是她直白的话,来得令人痛快!”

赵寰笑道:“易安居士谦虚了,他们要文绉绉,我们也可以。不过我们都不擅长,写诗词文章,真不行。我请易安居士来燕京,是想请你负责《大宋朝报》。”

李清照一愣,意外惊喜之外,跟着忐忑地道:“我行吗?唯恐有负二十一娘所托。”

赵寰替李清照碗里加了茶,不紧不慢地道:“易安居士,你已经比南边朝堂上九成的官员有风骨,就凭着这一点,你就行!”

李清照再愣住,旋即双手蒙住脸,遮住了汩汩而来的热泪。

风骨!

经过了战乱颠沛流离之路,失去了相互陪伴的夫君。再遭到男人算计殴打,离异坐牢,李清照疲于应付,早累得忘了何为风骨。

赵寰的来信,给了她一线希冀,她再次活了过来。

来的时候,念着反正没什么可再失去。走一遭,看一看,回到开封故地老死,也胜过在他乡孤苦飘零。

赵寰却请她出来做事,真正的做事,不仅仅是与文人论诗谈文,闲暇时的消遣!

赵寰仔细地道:“朝报上,我打算分为几块,一是揭露金贼的恶行,将他们造成的罪孽,一件件如实刊载出来。二是说文解字,从千字文刊载起,每次教几个大字。再次是刊载些农学,气候,各种珍惜古书的学问。三是刊载朝堂政令,比如各种赋税如何收取等,必须将朝廷政令下达到百姓之处,肃清风气。四是刊登朝堂上的各种案件,尤其是涉及到女性死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最后,不定期公布人口数额,婴儿中,男婴女婴出生数量。我暂时只先想到这些,你若是有想法,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议。”

李清照听得极为认真,眼睛愈发明亮,待到赵寰说完,脑子就已经有了好几个想法。

对于不理解之处,更是迫不及待问道:“为何二十一娘要强调人口数额,以及男女婴的出生数?”

赵寰叹道:“易安居士应当知晓溺女婴的恶习,婴儿本来容易夭折,就算立了律法,也屡禁不绝。再加上民不举官不究,女人从出生伊始,就走上了一条崎岖坎坷之路。列出男女婴出生数,意在警醒那些想要生儿子传宗接代的。男女比例失衡之后,他们的爱子长大了娶不到妻,就只能打光棍。当然,只靠着这些提醒还没用,要让女婴能活下来,朝廷得有监管措施。我还在考虑,每年官府给女婴一定的补贴,一年一给。只要经过官府证实家中所生女婴还活着,就能领到一笔补偿。除此之外,还有读书等补贴。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