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发动机难题(第2/3页)

柴油发动机则是比较大型的,用在拖拉机上的那种,小型的单缸柴油发动机倒是也有,但当时国内的工艺水平,造出来的小型单缸柴油,动力输出完全不能用于载货。

于是乎农用三轮车,最终还是卡在了发动机这里。

“糟糕,我好像记错了!”李卫东无奈的叹了口气。

李卫东对于农用三轮车发动机的记忆,还是源自于上辈子搞二手机械设备的时候,那已经是2000年左右了,国内的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商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农用三轮车的发动机也可以轻松买到。

然而李卫东并不知道,九零年的时候,还没有适用于农用三轮车的发动机,毕竟那个时候连像样的农用三轮车都没有。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李卫东已经下岗,开始准备去日本打工了,对于国内摩托车发动机的情况,当然是不了解的。

“要不然去趟泰峰厂,想办法把他们的发动机生产线给弄过来!毕竟他们用的那个发动机,原本就是给农用三轮车用的!”

这个想法从李卫东脑海中闪过,他仔细想了想当时看到的发动机数据,马上否决了这个想法。

泰峰摩托车厂的那套发动机生产线,也无法达到农用三轮车的需求。

那毕竟是一套六十年代的生产线,是针对当时的农用三轮车设计的,现在已经落后了。

而且日本人设计东西,本来就是小巧玲珑的。根据李卫东估算,日本人在六十年代设计的农用三轮车,也就能拉一吨货,那样的发动机肯定不够用。

“该怎么办呢!”李卫东皱起眉头思考起来。

此时,旁边的杜家海开口说道:“厂长,我倒是有个主意,咱们能不能直接去找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厂家,把咱们的需求告诉他们,让厂家帮咱们做一款适合农用三轮车的发动机!”

“这倒是个主意!”李卫东点了点头。

九十年代的中国,摩托车产业非常发达,在东南亚的市场上,是可以跟日本摩托车打擂台的。

摩托车发动机研发这方面,中国企业虽然不如日本,但自主研发的能力还是有的,做出一些中档发动机并不在话下。

更何况未来那些农用三轮车发动机,本来就都是国产的。这也印证了,国内的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企业还是靠谱的。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问杜家海:“老杜,去过山城没有?”

“山城?没去过!”杜家海摇了摇头。

“你回去准备准备,我去找人买火车票,咱们去一趟山城。”李卫东开口说道。

杜家海微微一愣,随后开口问道:“厂长,你要去山城买发动机?”

李卫东点了点头:“山城可是摩托车之都,嘉陵、建设和望江,这三大摩托车企业,哪个不是技术先进、实力雄厚!他们肯定能做出我想要的发动机。对了,记得卫生纸要带软一些的。”

“为什么?”杜家海不明所以的问道。

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辣的屁股痛的时候,用软一些的卫生纸会舒服一些!”

……

几日后,李卫东抵达了山城。

山城是中国的摩托之都,在这里摩托车随处可见,即便是后来全国都在实施“禁摩令”的时候,山城始终没有限制摩托车。

这主要是因为山城的地形太过于复杂崎岖,作为一个3D城市,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站在几楼,无处不在的上坡,让摩托车成为了必要的交通工具。

由于摩托车的普及,山城也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在九零年的时候,民营摩托车企业还都是幼苗,此时山城摩托车的三巨头,是嘉陵、建设和望江这三大国企。

这三家企业,不仅能生产摩托车,还能生产摩托车的各个零部件,包括摩托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