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人生常常像在一百二十码的车速边缘反复试探(第3/4页)

他将那一叠记录交给于谨,半天都没有说话。此时已经入夜,远处都传来狼嚎的声音,听上去有点渗人。

“这个人,应该很饿,而且长期没有吃饱。”

看完刘益守和崔冏两人“解剖”后的记录,于谨直接给出了答案。

“肚子是空的,而是看上去干瘪,身上没什么肉。这是饿了很久了,大概一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看完刘益守写的那些,于谨已经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没错,这说明,葛荣的队伍里,严重缺粮。你再看法庆口述的东西。”

刘益守将他写的另一份记录交给于谨,上面详细记录着法庆口述的葛荣大军的动向。

“按上面所说的话,葛荣大军现在主要分为两块。

主力大约十万人,只多不少,四面合围邺城,并且封锁了漳河河道。

其他的队伍,分散开来,似乎在四处劫掠。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分兵呢?”

于谨晃了晃手里的纸问道。

“不分不行,因为现在正是秋收,要是弄不到粮食,又攻不下邺城,那么他们冬天就会不战自溃。”

刘益守笑着说道。

有葛荣军留下的一些尸体作为“证据”,他们军中缺粮,似乎是一个铁板钉钉的事实。

当然,这件事也跟其他的“传闻”互相佐证。

比如说有传言说葛荣每到一处,并不约束军纪。所以无非是烧杀抢掠,又有人加入其中。他去过的地方,那里的收成就没法保证,因为没人看着田地了。

傻子也明白,土地要是没有人打理,就会变成荒地,荒地又怎么收的上来粮食呢?所以这两年来,河北的粮食,其实是越来越少的。而落到葛荣手里的,只会更少!

那么葛荣让他麾下的部曲四散开来,到底想做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枋头城南面,河道灌溉的那片地,现在已经熟了。葛荣大军,似乎已经有人盯上了这里吧。前两日试探一波,你说他们会不会想着,我们把麦田收割完后,再攻打枋头城呢?”

刘益守心中有个大胆的猜测。

如果葛荣军中经略枋头周围的那个部将不是傻子的话,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让枋头城里的人帮他们收割,到时候再捡现成的,似乎更符合人类喜欢偷懒的劣根性。

除了于谨外,这里也就崔冏在。刘益守把他拉过来,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家那支兵马,干点打杂的活,问题大不大?”

打杂的?

崔冏不明所以问道:“比如说?”

“比如说佯攻,诈败这一类的。”

李氏的兵马,在家乡作战,对他们来说,枋头城属于“散地”,经不起大折腾。一旦有事就会溃逃回乡里,谁知道他们会躲到哪里。

但崔氏的兵马就不同了,他们客场作战,如果不能回枋头城,去哪里都是死。这样的兵马理论上可以保住士气。

“此事,我要跟我叔父商量商量。现在也不早了,你们也早点休息,明日咱们再合计也不迟。”

崔冏并没有直接表态,毕竟,这是族内的事情,他可是晚辈,不可能一言而决。

三人分别后,刘益守将于谨送到屯兵的镇子,这里一看就是专门修的军营,像是集体宿舍一样,每间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没有任何院落。

所有屋子都是环形布置,中间有一座五六丈高的木质高塔,有弓弩手驻守。

这里的一切可以说独具匠心,简约而不简单。

两人爬上高塔,屏退值守的弓弩手,于谨这才手扶栏杆,感慨道:“不得不说,你的胆子真是够大的,路子也够野。”

“对吧?你想不到的事情,葛荣的人马也想不到。

只要干掉这支人马,葛荣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听到这话,于谨先是不解,随即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