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非丞相在梦中,乃汝在梦中矣!(第2/4页)

汉中混乱的窗口期或许是很短的,更有可能在明年春耕前就平静下来!

机会来了,要不要去抓,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

刘益守前世时,那些想往上爬的人,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

比如说某个人是业务经理,临时有个大项目来了,进度要求非常高,留的时间非常紧张,平时来说,这种项目肯定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

可是这次要是做好了,就能得到一个长期稳定的优质大客户。

这一单接还是不接?

接的话,需要连续几天都要工作二十几个小时,连吃饭睡觉都要争分夺秒,更是会损害健康。

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拼一把搏一个将来,还是觉得休息更重要,把项目踢得远远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贺拔岳就觉得拼搏一把很重要,机会不能错过。

“走褒斜道吧。秋收完了,也有些粮草可以使用。但剩下的还要撑到明年秋收,我们无法再派出第二路兵马了。”

贺拔岳对众人沉声说道。他权衡再三,很担心采取韦孝宽的策略后,最后战争会打成夹生饭,退不舍得丢沔阳,进又无法夺取南郑。

无论是走哪条道,都无法水运粮草,所以这次出征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粮草消耗却不少。贺拔岳只能速战速决,他是消耗不起的。

不过只要能占据汉中,夺取汉中的粮草,到时候后续兵马便可以直接走褒斜道到南郑,因为那个时候是“无风险行军”,形同运兵。

总体风险还是可控。

如果真要大军出征,就要考虑失败的风险。大规模出击汉中,一方面汉中盆地狭小,容不下那么多兵马,也施展不开,另外一方面,真要是败了,关中只怕会山崩地裂。

战争常常就是这样令人无奈,从来不会让人准备到十全十美,无懈可击。贺拔岳不敢赌命,或者认为现在这个时候还不值得去赌命。

他只想捞一笔。

“如此,谨遵主公号令。此番就由李将军带兵出征。”

韦孝宽双手拢袖对贺拔岳行礼道,弯下腰深深一拜。韦孝宽的意见不被采纳,那自然就不是他领兵出征。

李弼也拱手行礼,随即大步离开书房,根本不想跟韦孝宽搭话。

等众将都离开后,苏绰才对贺拔岳说道:“主公,攻略汉中,是为了建立信心,检讨府兵改制以来的得失,不用对成败太过关注。

胜败乃兵家常事,此番谋取汉中如同火中取栗,失手是很正常的事。”

见苏绰居然如此悲观,贺拔岳有些吃惊的问道:“苏先生何以如此谨慎?”

他原本对此番攻略汉中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地方人多了没用,施展不开都是徒劳。小股精兵,往往可以决定战局的走向。

“主公,在下今日观察诸将颇有争执。府兵改制后,权力分散,有人得利,有人吃亏,又要糅合到一起作战,互相看不惯乃至排挤亦是常事。

后续慢慢磨合,便可以将矛盾控制在一定程度,不会影响大事。”

苏绰隐隐指出问题所在。

李弼跟韦孝宽不对付并不全是因为性格,而是此番府兵改制大量吸收了关中本地豪右部曲,其中京兆韦氏就加入了不少本家部曲,全都归到了韦孝宽名下。

这两人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以前虽然也不见得关系多好,但也没有争执到脸红脖子粗的地步。

问题就出在如今韦孝宽也拥有了跟从前的李弼一样的地位,成为了手握部曲的实权将领,而不是那种被贺拔岳随便摆弄,只能出出主意的所谓“战略家”。

与之相对的是,李弼原本是跟着侯莫陈悦混的,侯莫陈悦败亡后,才投靠过来,跟贺拔岳麾下其他人原本就不是系出同源。

上次大战后,李弼部曲战损严重,此番府兵改制后,他麾下可以实控的部曲实际上等于是被“缩编”了。虽然与韦孝宽同级别,但能够如臂指使的部曲更少(新加入的府兵不能完全如臂指使),实际上是比韦孝宽矮了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