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既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够草(第2/3页)

虽然被挡住了大部分,但还是能提取出几个关键字:“元芳”“敌人倒下”“铜钱落地”……

“神探李元芳?这是《前唐秘史》里的哪一段?”

“我看的五册里面没有这段……莫不是王妃自己写的?”

李师师一怔。

如今市面上最火爆的话本小说,无疑是这本她曾经用来打发时间,后来也看上瘾的《前唐秘史》。

目前连载了五册,已经经历五个案子,一个巨大阴谋的轮廓隐隐浮出水面,对于第五册末尾断在关键地方,读者情绪十分稳定。

反正李师师近来路过书肆时,几乎次次都听到有人咬牙切齿地询问,第六册什么时候出……

李师师也问过。

没有得到答案后,她就对这套小说的作者挺好奇的,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要寄些礼物慰问下。

但此时看到陌生的情节,联系到岁安书院的首推,李师师猛然回过味来:“怪不得近来的第四册与第五册,辞藻优美,文笔华丽,还有令人惊艳的诗词篇章,比起前三册提升了太多!”

“但故事的风格是统一的啊,如果后两册是先生所著,前面的三册……第六册迟迟不出……”

“那没事了,我们还是能等得起的!”

李师师态度立变,决定回去把前五册重看一遍,尤其是真武圣君的篇章好好研究一下。

想到这里,她眉头微动,倒是若有所思起来。

这边正有说不完的话,太阳已经要落山了,李清照看看时辰:“今日就到这里……三娘,不得松懈,下次再考校你的功课。”

扈三娘声音嘹亮:“喏!”

在顾大嫂等侍卫护送下,李清照并未回王宫,而是乘坐马车去往李府。

到了府门前的路上,就见母亲王氏已经等在门口,她走下马车,行礼娇嗔道:“不是让娘娘在家中等待么?为何又跟女儿这般见外!”

王氏看到女儿容光焕发,眉宇含笑,心头也是喜悦:“你父亲是礼部尚书,我们更要遵守礼制,岂能有半点疏漏?”

李清照心疼母亲,也知礼节确要注意,关心了彼此的身体状况后,询问道:“父亲呢?还在礼部么?”

王氏道:“省试将至,他回来的都很晚。”

李清照微微蹙眉,轻叹道:“也不必如此辛苦……”

王氏搀着女儿的手,一起进了屋,屏退婢女后,挨在一起说话:“你父亲如今是一品尚书,岂能不为朝廷殚思极虑?你放心吧,他心中有数的!”

李清照以前耳濡目染,对于宋廷大事也有所了解,在李格非参与简王政变事件中,才力劝父亲在家避祸。

如今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倒是尽可能不打听外朝事宜,但很多情况也传入耳中。

因为从一品的六部尚书里面,就有她的父亲,当朝国丈。

官居一品,权掌一部,女儿还是未来的皇后,如此位极人臣,其实是一件忌讳的事情,李清照对此很是有些担心。

王氏之前比李清照更担心,甚至苦劝过李格非推辞礼部尚书一职,现在倒是既来之则安之,总不能权势享受着,风险却不担,天底下没有这般好的事情:“六部职权提升,亦是气象一新,你父亲掌礼部,自当尽心尽责,为国家好好选拔人才,等到不负重托,可以放心请辞,安度晚年。”

李清照道:“请娘娘转告父亲,王上在宫中都多次强调,治大国如烹小鲜,无论有怎样的宏伟蓝图,都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不可急切,今各部政效,强于前宋太多,他已经很满意了。”

王氏大赞:“王上乃圣君,黎庶得安,百官正位,天下岂会不兴?”

朝堂高层其实看得清楚,燕廷如今的高效,只是相对赵宋臃肿缓慢的行政而言,放在前唐也就是一般,但李彦确实不准备再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