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我与明教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第3/5页)

李彦眉头微扬。

提到白莲教,让他立刻想到了老对头明尊教,实际上相比起明尊教,白莲教的传播时间更长,影响更加广泛,唐宋元明清,都有它们出没的痕迹。

甚至摩尼教从西方传入中土,演变成明尊教的过程中,就受了白莲教的诸多启发,两者关系密切,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人把白莲教也称为明教,尤其是在明朝,两者密不可分,几乎可以看成一体。

作为与明教曾经有过一段美好回忆的人,李彦稍稍感慨,询问道:“白莲教如今在塞外势力大么?”

陆炳叹了口气:“很大,其首领萧芹,被俺答汗尊为国师,执礼甚恭,百姓多有信仰!而这一切都是边防废弛,风气败坏,才会让这群贼子趁虚而入……李神医可知道仇鸾?”

李彦微微点头:“此人乃是奸臣。”

陆炳露出浓浓的憎恨之色:“何止是奸臣,简直就是我大明的贼子!”

“此人的祖父乃是正德朝的名将,年少不凡,得陛下信任,却辜负圣恩,冒功畏敌,常常放任军队劫掠百姓,更贿赂俺答汗,期望鞑子军队能绕开他镇守的大同,不要进攻……”

“结果反被鞑子看出了我军虚实,直接向东,破开古北口,长驱直入,掳掠京畿,实在罪大恶极!”

涉及到嘉靖,这位有些话,还没有说透。

比如仇鸾在大礼仪中支持嘉靖而得宠,庚戌之变时发现不对劲,又第一个进京勤王,哪怕根本没跟蒙古人交锋,也让嘉靖龙颜大悦,后来提督京营,主持开放马市,一时风头无二。

只不过此人得势后,骄傲自满,连义父严嵩都不放在眼中了,被陆炳收集罪证,挑唆其手下投奔蒙古,坐实罪名,仇鸾本就生病,被这么一整,基本是惊惧而亡,死后三天就被暴怒的嘉靖下令开棺戮尸。

显然作为嘉靖的奶兄弟,陆炳耳濡目染,斗起人来毫不含糊,更因为仇鸾罪大恶极,上下多有痛恨,陆炳将之整死,民间还流传着“智除仇鸾”的美名,大加赞扬。

陆炳对于除去仇鸾,语气里也有自豪,但提到白莲教在塞外的势力,又有叹息:“这等恶贼把持边关,上行下效,军中将领只知盘剥士兵百姓,不知保家卫国,许多人饱受摧残,不堪其苦,跨越长城,投了鞑子……”

李彦默然。

每逢乱世,都有百姓为了求生存,宁愿逃去蛮夷之地,也不愿待在中原。

比如隋末之时,就有大量汉人逃去突厥,后来贞观年间,李世民还特意将汉民从突厥人手中迁移回来,增加人口。

但明朝如今还不算王朝末年,大量边民外逃向蒙古,就实在触目惊心,一方面是官吏腐败,明军在噶人头的军功政策下,特别喜欢杀良冒功,倒霉的自然是边境的百姓。

另一方面则是有宗教煽动挑拨了。

陆炳也道:“这些逃民在边境,开辟了‘板升’,此为蒙古语中村庄之意,但他们并没有如蒙古人那般生活,还是如汉人一般农耕求存,之间多有联合,白莲教就是其共同信仰,越来越多的板升之民投入萧芹麾下,势力不断庞大。”

李彦微微点头:“那就难怪会封为国师……”

俺答汗会封萧芹为国师,显然不单单是白莲教,还因为对方确实有了不小的地盘,手下精锐亲兵近万,还有全体板升教民的狂热拥护,可以拉出数万大军,成为边境地区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

这萧芹还和汪直一样,属于标准的明奸,汪直是领倭寇侵略大明南方,萧芹是领蒙古人侵略大明北方,俺答汗几次入寇,都是萧芹这群白莲教徒为向导。

关键是每次趁着蒙古军入侵,萧芹就通过白莲弟子,在边境军民中散布言论,将板升描述成“有良田万顷,去了后就分土地,耕牛、农具、种子一应俱全,不必向大明官府纳粮,不怕被蒙古人劫掠,也不会再被明军杀良冒功”,简直是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