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最后的了结(第3/4页)

李彦和三藏短暂交锋后,再度罢手。

若论神通斗法,没有汲取世界本源力量的李彦,无疑落于下风,不过也勉强挡住了三藏对严世蕃的进一步改造,不分胜负。

三藏刚刚情绪激动,此时倒是沉静下来,语气里有着佩服:“始祖好手段!”

李彦微笑:“阁下承让而已……”

三藏确实没有使出全力,但也不是谦逊,而是担心逼迫过甚,让对方真正觉醒。

李彦乐得如此,俯瞰下方,突然道:“我之前一直有一个疑问,东胜神洲与北俱芦洲与现实脱节,化作三千宏愿界,那两大部洲原先的生灵去了何方?”

三藏道:“这便要问玉帝了,是他带走了两洲生灵。”

李彦有了兴趣:“具体是怎么回事?”

三藏道:“贫僧亦不知具体缘由,只是从痕迹中见得,玉帝欲将两洲生灵移入新界,躲避灾劫,后又不见踪迹,颇为蹊跷……”

李彦聆听,暗暗思索。

东胜神洲修仙者齐聚,是群仙逍遥之地,北俱芦洲更传闻最是信仰玉帝,相比起这两洲生灵,西牛贺洲是佛门根据地,南赡部洲则是三藏真经传法之地,皆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如果要转移人界生灵,确实是东胜神洲和北俱芦洲更加合适。

但如此一来……

玉帝莫非早就察觉到真相,不仅知道敌人是与佛门息息相关,还早早准备下退路?

相比起李彦的沉吟,三藏显然不关心玉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或许是曾经的三界之主,现在已是再无威胁。

它的目光穿透迷雾,依旧观察严世蕃的动向,突然道:“那人是海瑞,始祖选择的取经人?”

李彦也看到了,严世蕃刚刚回归,恰好遇到船只,其上正是海瑞和他的弟子们。

冤家路窄!

正常情况下,两者必有冲突,但严世蕃见了后目光一动,竟是隐去了身形,主动潜入船只。

从他没有被紧箍咒惩戒,就可以见得,这魔头居然罕见地没有生出恶念……

“此獠居然如此隐忍?”

三藏甚至想到,如果严世蕃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护经人,又是何等荒谬?

以致于它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一丝动摇,难道自己设想的极乐世间,终究是梦幻泡影,难以成真?

但这丝动摇瞬间消散,三藏重新坚定,注意力转移:“海瑞所取的《千秋真经》,是始祖用心编撰的么?”

李彦十分坦然:“不敢当真经,此次取经,与千年前的那场盛会不可同日而语,若论包罗万象,《千秋经》无法与《三藏真经》比拟,其内更无修真之门,但我确实倾注了一番心血,将治国理念融入其中。”

三藏并无轻视,只是也保持怀疑:“此法当真能助王朝统治,千秋万代?”

李彦摇头:“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是不可能为之。”

“医国如同医人,要么不医,要医就要医本,千秋经便是直指王朝的顽疾,触及病根,而非旁枝末节。”

“然总有帝皇自私自利,掩耳盗铃,群臣明哲保身,视而不见,亦是无用,正如此前所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却往往是制造问题的……”

三藏深深点头:“还是要以紧箍之法,根除恶念,方得极乐!”

“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李彦叹息,倒是就此展开探讨:“对于极乐世界的不灭不生,不增不减,清静安宁,世人尽皆向往,我虽性格使然,不喜那等氛围,但也不会否认这点,可惜此法依旧难为……”

三藏问道:“为何?”

李彦道:“因为世间阴阳清浊有定,安享极乐的同时,必定有幽暗酝酿。”

“你看这宏愿界,就是一片清气,毫无污浊,然现世的九劫,便是此界内无可抒发的恶念,转为灾劫投入,一味重清抑浊,只会催化出更强大的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