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虽是陋室(第2/4页)

晁错瞠目结舌。

韩信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还是挺看重你的,在庙堂这些人里,唯独你是能拿出办法来的,张苍办事还可以,让他拿主意就不太行了,你的想法很独特,总是能想出些他人所不敢想的,而且很有可行性,如今乃是大治之世,就更需要百官团结在一起,我们三公,更是要团结一心,协力为王事,这一次,你我强强联手,办好了这件事,我会亲自为你上表功劳!”

“知道了吗?!”

“唯!唯!”

晁错说着,眼里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原先他是不准备在这段时日里做事的,可如今太尉主动找自己,披上了太尉的皮,那自己可就敢去做事了。

太尉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冷冷说道:“我会全程跟在你的身边,若是你敢滥用我的名号,为己谋私,我最先杀了你!”

“不敢!”

“好了,勿要浪费时日,说说你的想法吧!”

张汤拿着奏表走了进来,将东西递给了太尉,自己则是乖巧的坐在了晁错的身后,晁错对着他骂道:“滚出去!”

太尉却不悦,“这孩子颇为懂事,是你的弟子吧?让他跟着你学一学多好,何必要赶出去呢?”

晁错无言以对,缓缓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以守,丞,尉分当今郡守之权,守治民,丞典狱,尉掌兵事,互不为制,以庙堂派遣刺史监察,地方负责财权之官吏,皆收于庙堂,为少府之官,不受地方所制……对诸王,当废其三公,九卿不常设,以相为守,以廷为丞,以郎中令为尉……使诸侯国之制类郡,否则诸侯国之三公九卿就要高出郡县一等,实在不妥……”

“哦,财权收回庙堂,兵权,治安权,治理权分开?然后设一个不管事但是名义能制衡他们的刺史……你继续说!”

韩信兴致勃勃的坐在上位,听着晁错阐述着自己那庞大的构思。

晁错似乎是要对整个大汉的官制都要进行一个极大的改动,按着晁错的说法,大汉的官制有些太庞大,官员们彼此的权力是重叠的,完全就是看当官的人有多大能耐,就说自己所担任的御史,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若是遇到个软弱点的,只能负责监察,若是遇到个狠点的,几乎跟国相一般,就是九卿的官员也是这样,这样当然有利于一些杰出官员的表现,有能耐的人可以在任何官职上大放异彩,但是弊端也极大,皇帝强势,尚且还能让各府配合得当,齐心协力,一旦是个刘盈那样的皇帝上位,那就得出大问题,大臣们为了那些重叠的权力,不咬死对方就怪了。

因此,要从庙堂开始进行改,明确职责划分,然后一级级的具体到地方,规定好所有人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晁错是想要削弱一下大汉这高度发展的人治社会,让治国的人有法律可依,不能由着自己的想法来。

而这跟目前大汉的主旋律是相反的,汉人推崇这种自由的治理方式,尤其喜欢那种以低官爵干成很大的事情,囚禁上司,欺压同僚……这类的都被称为名臣,用后人的话来说,这是大汉朝特有的浪漫。

放在后来的朝代里,一个县令到达地方后横扫四方,公然训斥郡守,将自己的左右手直接下狱,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先斩后奏……定然是要被诛九族的,可是放在大汉,那当下的人就会说,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名臣啊,以县令的身份鞭打都邮,那根本就不会被谴责,还能捞到能官的名声呢!

不是对官员,甚至在民间的风气也是这般宽松,在后来的朝代里,因为他人辱骂了你的父母或者老师,一句话说不对,你就杀了对方,甚至灭了他的满门,那你活脱脱就是顶级通缉犯,抓住了要斩首,就是看在你孝顺的份上,也得关个二三十年,可是在大汉,屁事没有,杀了就杀了,大家会为你拍手叫好,然后人们都会抢着庇护你,把你藏起来,只要不遇到特别轴的官员,都不会刻意去抓你,可能官员还会感怀你的孝顺,放弃抓你,直接辞官……等上几年,大赦了,你就可以光明长大的出来,名声还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