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当兵吃粮(第2/3页)

兀把炭等这下真是狂喜了。

还能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世袭罔替?

这就意味着锦衣卫百户这个官身能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当下兀把炭等十人便齐刷刷跪倒在地,撅着屁股高唱:“臣等谢圣上洪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远处,胡国柱一脸羡慕的看着这边。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羡慕什么,反正就是羡慕。

或许是羡慕兀把炭他们能够受封男爵,又或者是羡慕他们能荫一子为世袭罔替的锦衣卫百户?又或者是羡慕皇帝的这手笼络人心的本事?

“平身!”崇祯双手虚抬,示意兀把炭等起身。

等兀把恢等人喜滋滋爬起身,崇祯又接着说道:“朕这次得以安全返回江南,你们十人居功至伟,但是你们麾下的儿郎也是劳苦功高,所以朕对他们同样也有相应封赏,你们这就告诉麾下儿郎,朕一体敕封他们为锦衣卫总旗!”

兀把炭等人立刻把这一喜讯告诉各自手下的夷丁。

消息一传开,一千夷丁纷纷欢呼出声,状极热烈。

这些夷丁在辽西也生活了不短的年头,对于大明朝也是有着相当的了解,知道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锦衣卫的名声虽然不怎么好,但毕竟是天子亲军,地位极高,待遇也好,还手握着侦察缉捕审问等职权,到了地方上能够横着走!

现在他们不仅加入了锦衣卫,还成了锦衣卫总旗!正七品呢!

这就意味着他们从此也成了天子亲军,到了地方也能横着走。

这样的好事,能不高兴?但凡正常人,不,但凡是个人都得欣喜若狂啊。

在热烈的欢呼声中,黄得功又回来了,还带着六个家丁抬来了三口箱子,箱子沉甸甸的估计装了颇沉重的物事。

崇祯又指着箱子对兀把炭等人说道:“这个是4月份的饷银,你们组织各自标下的儿郎们到朕跟前来领取吧,一个百户一个百户来。”

从四月份起,一千夷丁就开始追随皇帝南征北战。

所以饷银改由皇帝来发,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啥好说的。

当下兀把炭等十个百户便回到各自队列中,开始组织夷丁们上前来领饷。

因为锦衣卫总旗是刚刚敕封的,所以这次依照可以比照关宁军领取月俸,关宁军的骑兵月俸为折色1.6两银子,再加本色1石米。

但是朝廷为了省事,通常把本色也换成折色。

而且给的官方定价极低,1石米仅折银0.4两。

所以到后来,关宁军骑兵的月俸就变成了成例折色2两。

然后饷银又分坐饷、行饷及战饷三等,坐饷就是驻守一地时发的饷银,行饷就是开拔之后的饷银,战饷就是遇到要打仗时的饷银。

通常行饷是坐饷的两倍,战饷则是三倍。

一千夷丁显然要按照战饷的三倍饷银发放。

很快,兀把炭就带着自己标下的夷丁上前来。

兀把炭是官身,拿的是年俸,所以不领月俸。

排第一名的是个矮壮的夷丁,一脸兴奋的上前来。

“你是乌拉咄?”王承恩拿着名册,笑吟吟的问道。

“是。”名叫乌拉咄的夷丁连连点头,“小人乌拉咄。”

王承恩又问道:“你当的是谁家的兵?”

“啊?”乌拉咄闻言愣在那里。

以前领饷银没问这个啊。

另一边的高起潜便小声提醒道:“当的大明朝的兵。”

“噢,噢噢噢。”乌拉咄如梦方醒,连忙说道,“小人当的是大明朝的兵。”

“声音大一点。”王承恩皱眉说道,“咱家没听清楚。”

乌拉咄当即大吼道:“当的大明朝的兵!”

“嗯。”王承恩点点头又问道,“吃的谁家的粮?”

“啊?”乌拉咄闻言又是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说道,“吃的大明朝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