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白甲兵(第2/3页)

所以理论上一个旗的兵额固定为7500人,八个旗一共是60000人。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八旗贵族内部也有倾辄,也争权夺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及争权夺利,各旗之间的兵力数量并不均衡。

而且牛录的总数已经达到311个,共有九万多八旗兵。

其中镶黄旗一个旗就有将近50个牛录,将近15000人。

此时正在栏场上飞奔的是其中一个牛录,有300多八旗兵。

建奴的军制分为牛录、甲喇、固山三等,兵制则分旗丁、步甲、马甲、红牙喇以及巴牙喇五等,其中的巴牙喇就是护军,也就是明军口中的白甲兵。

有旗籍的男丁成年就自动成为一名旗丁,相当于八旗的预备役。

每个牛录会不定期进行选拔,旗丁只要骑射达到合格水准就成为步甲。

这里的步甲并不是专指步兵,而只是一种称谓,因为建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步兵以及骑兵划分,无论马甲、步甲又或者旗丁,有战马的都会在出征时携带自家战马,有些殷实的旗丁甚至还会带上自家的包衣,还会给包衣配马。

所以建奴上马即是骑兵,下马即是步兵。

不过建奴更加擅长步战,骑兵作战其实反而不如八旗蒙古厉害。

成为步甲之后,就需要通过积累战功才能晋升为马甲及红牙喇,马甲能够瓜分到的战利品要比步甲多,红牙喇更多。

女真族是一个渔猎民族。

打仗对女真人来说也是一种打猎。

所以战利品的瓜分也保留着打猎的分配法。

直接杀死猎物的猎手能够额外分一份肉,剩余的肉按照猎手地位的高低有序分配,只要参与了就人人有份。

马甲还有红牙喇就不用考核也不用竞争。

只要功劳够了,就能自动向上晋升一级。

但是地位更高的巴牙喇就需要进行考核,而且还要竞争,因为每个牛录的巴牙喇兵是固定的,就只有十个!少数牛录会多几个。

有时候甚至不足十个。

白甲兵的标准就是宁缺勿滥。

要想成为巴牙喇,多数时候就必须挤掉原来其中一人。

当然如果运气好,有巴牙喇名额出缺了,那就不用竞争,只需要考核。

不过,自从老奴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五十年来真正战死在战场上的白甲兵很少,这些战争机器是真的很强悍。

这些白甲兵就是一个个的人形坦克。

因为每一个白甲兵都披了三重甲胄,最里边一层锁子甲,中间是棉甲,外面再披一层铁扎甲,刀枪箭矢甚至火铳都很难构成威胁。

巧了,这会里草栏场上正在进行的,就是巴牙喇的竞争。

镶黄旗的其中一个年轻力壮的马甲,要向着本牛录的巴牙喇发起挑战。

这场挑战甚至惊动了镶黄旗的固山额真拜音图,带着十几个甲喇额真、梅勒章京还有牛录额真跑过来看热闹。

敢于挑战白甲兵的年轻人可不多见。

拜音图也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大胆?

“小子,你叫什么名字?”拜音图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

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出头,虎背熊腰,身高差不多有六尺(1.92米),这就难怪,正所谓身大力不亏,这块头就是猛将的材料。

【古代猛将大多身高体壮,因为身材高大的武将在战场上天然占优,就像博击场上的轻量级冠军对上重量级冠军,基本只有被秒杀的份】

年轻人昂然道:“回额真话,小子名叫雅布兰。”

“雅布兰是吧。”拜音图点点头又道,“你想要挑战谁呀?”

说到这,拜音图就下意识的掠了一眼身边站着的像铁塔一般的壮汉。

雅布兰的目光也跟着落在那壮汉身上,眸子里瞬间流露出狂热之色:“我要挑战满洲第一勇士,太宗钦封的巴图鲁,鳌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