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银子去哪了?(第2/3页)

“父皇,你已经看过李辉萼的奏疏了吗?”朱慈烺愣了下,随即又说道,“父皇,李辉萼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他们真正不满的乃是勤王士子的权柄以及国子监试对于朝廷抡才大典的巨大影响,这才是他们这些文官最不满的,路阁老对于此事也是颇有微辞,不过张阁老却是颇为支持。”

“知道,父皇都知道的。”崇祯欣然颔首。

很显然,朱慈烺已经真正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虽然这一年来时刻被文官包围,但是他并没有被文官误导。

朱慈烺甚至懂得了隐忍,学会了韬光养晦,比如文官集团要求他从康家别院搬回东宫居住,他就没跟文官集团硬刚,而是选择了妥协。

朱慈烺还要继续再说时,却被崇祯所制止。

“好了,烺儿你别说了。”崇祯一摆手说,“我们回国子监。”

在南京,也只有国子监才是帝党的基本盘,也只有在国子监才不用担心被人监听,要不然你永远不知道隔墙会不会有一只文官的耳朵。

当下父子三人在王承恩、高起潜以及胡国柱等人的簇拥下来到国子监。

这时候,内务府主事马鸣騄以及所有在南京的都给事中都已经聚集到了国子监中,正在彝伦堂内等着崇祯召见他们。

马鸣騄终于把副字给去掉。

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内务府主事。

看到崇祯父子三人走进来,马鸣騄等人纷纷起身。

“行了。”然后还没等马鸣騄等人下拜,就被崇祯给制止,然后说道,“你们都知道朕对那些繁文褥节有多讨厌,就不要再整那些跪拜恶习了。”

马鸣騄便笑着说道:“圣上,臣等只是想作揖而已。”

说完,马鸣騄就领着众士子长揖到地:“臣等叩见圣上。”

“平身吧。”崇祯走到堂中的太师椅上一屁股坐下,高起潜便赶紧拿来一只锦垫垫在崇祯的后背,崇祯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尽量变得舒服,又问道,“马卿,最近南京城内的妖风挺大,你们没受什么影响吧?”

“内务府怎么可能受那些腐儒的影响。”马鸣騄摇摇头又说道,“不过,让京中这些腐儒庸官还有失势的宗室藩王以及勋臣长时间搅和在一起,也不是个事,圣上,要不然就由臣召集勤王士子对这些人搞一次清算?”

“欸,内务府的精力不应该浪费在这种屁事上面。”崇祯一摆手说道,“当下内务府最主要的工作,还是为北伐做好准备,尤其是饷银、粮草以及武器装备的准备,这是正事,不要因为其他的事情浪费宝贵的精力。”

事情有轻重缓急,矛盾也有主次之分。

崇祯可不会因小失大,因为内部纷争而忽略外敌。

再说内务府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就眼下而言,文官集团只是推波助澜,真正做妖的还是那些个宗室藩王以及勋贵。

阮大铖仍有些忿忿不平的说:“这些人辱圣上太甚,臣以为不可轻饶,而且任由他们继续暗中串联,难保不会惹出事端,此次松江府的米荒没准就是这些人干的。”

圆海公,还是有些本性难移,这是热衷于政治斗争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了。

不过崇祯并没有训斥阮大铖,其实像阮大铖这样的人也不是完全没用处,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猎犬,能把猎物生生咬死,但如果掌控能力不足,那就是噬主的恶犬,它不光会把猎物咬死,还会把主人也一并咬死。

“阮卿,此事呆会单独再议。”崇祯将阮大铖按下,又接着询问马鸣騄道,“马卿,你现在跟朕说说,这一年下来内务府总共积攒下了多少家底?”

“圣上,内务府账面上的总资产已经增加到三亿两有奇。”

马鸣騄不假思索的道:“账面上的盈利也已经超过五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