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读来信(第2/3页)

九月底,江南特意送来一封信,说是贾敏的病情得到了好转。老太太才这才放心,也没有再催着贾琏往南走,对于王夫人拖延这件事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毕竟做人做事难得糊涂,老太太如果要真心计较,到时候婆媳俩中间肯定要有疙瘩,这件事儿可能会影响到宝玉。

也就在9月份云芳带着孩子去参加了二哥的婚礼,回来之后没过几天就接到了贾瑭送来的信。

贾瑭这大半年来也就送来了两封信,一封信是在春天送来的,说是自己已经到达了那条大河的上游。信里面用了大量的篇幅给云芳描绘外边的景色,反正自然风光是壮美的,乡村茅舍是低矮的,百姓日子是穷苦的,接风洗尘的宴席是豪奢的。

另外一封信就是现在拿到的这一封。

在这一封信里,贾瑭说已经到了海边看到了大海,并且吃到了很多海鲜。信里面表达了不能带回来的遗憾,因为差事不是大活儿,已经完成并且得到了京城的通知,皇帝令他在十月底回到京城,要问询大河沿岸六省的民风吏治。所以他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收拾行李准备北上了。

云芳收到这封信之后特别高兴,同样高兴的还有邢夫人。

听说贾瑭是在十月底回来,邢夫人就直接找到了王熙凤,让王熙凤吩咐买办在十月底的时候多买一些贾瑭爱吃的菜。

一旦确定贾瑭要回来,邢夫人在家里面走路都是横着的。反正老太太对这个大儿媳妇儿是各种看不上,这种看不上是觉得这个大儿媳妇儿行事粗鄙了些,虽然粗鄙但是没啥心眼。对于二儿媳妇老太太也更看不上,这个看不上就是从内心里有种带点私人情绪的那种,看啥都不顺眼却要忍着。

但是不管怎么说,贾瑭要回来了。

一瞬间这个消息传开之后,云芳能感受到家里面的鸡飞狗跳,连宝玉都嚷嚷着要读书了,贾政这才想起来贾瑭走的时候嘱咐自己看好了家学,担心到时候没话说,他开始狠抓家学的教学质量。

到了十月底,老太太和邢夫人派人手去码头那里看着,天天等,从早上等到晚上,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可是贾瑭是骑马回来的,根本没有走水路,走的陆路直接进了城。

进城之后贾瑭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衙门里,等着和上官一起去宫里陛见,打发跟着自己的小厮先回家报信。顺便把在路上买的一些不值钱的小东西送回家去。

这些小厮个个晒的跟煤炭似的,先是去跟老太太报喜,老太太知道贾瑭进宫等着召见,欢喜的跟什么似的,又打发小厮去东院给云芳报喜。

云芳还没有见到人,这个小厮就被贾赦叫了过去。

面对着小厮趴地上磕头请安,贾赦第一句:“贾瑭收了多少银子?”

小厮愣了一下,没想到大老爷不先问问三爷这大半年是怎么过的,而是先问了银子。立即回答:“收了一些,不过没带回来,三爷全部用在修河上了。”

贾赦不信:“别是你们主仆连起来糊弄我的吧。”

小厮叫起来撞天屈:“这事儿您只管去打听,当时跟着的官员比较多,谁的包袱里面多点什么东西大家伙都知道,瞒不住人。三爷跟着过去的时候,身上就带了几件衣服。人家送什么三爷转手花到河道上,一路轻车简从。回来的时候,路过了前面的通州才买了几样给小孩儿玩儿的风筝毽子什么的,让小的送回来给姐儿和兰哥儿玩耍。真没有银子。”

贾赦让这小厮滚。

嘴里骂骂咧咧,心想贾瑭还真的要做个清官啊!

这小厮已经把那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送到云芳跟前了,这个时候蘑菇正捧着玩儿。

云芳把人叫了起来:“这大半年来,三爷吃的如何?睡得如何?人瘦了多少?”

“回三奶奶,吃的不好睡的也不好,特别是夏天雨水多,更是睡的少,人现在瘦得两眼都大了。路上穿坏了好多双草鞋,三爷自己都会洗衣服补衣服了,三爷还说下回别给弄丝绸的穿,穿不久就勾花了,再有就是丝绸衣服不耐磨,半个月身上的衣服都破了,又要打补丁,三爷还说他倒是不嫌弃穿补丁的衣服丢人,就是一到天热出了汗之后,丝绸紧紧的贴在身上可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