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理家事(第3/4页)

几个上年纪的都点了点头,贾瑭接着说:“到了上一辈,如此优渥的学堂只教出来敬叔父这一个进士来,不仅如此,连个秀才都没有。”

说到这里贾瑭看了一眼贾政,这位是屡试不第,最后因为他老子去世太上皇才赏赐给他一个官儿,一干这么多年,没一点进步。

贾政低下头捋了几下胡子,看儿子内涵了贾政,贾赦特别得意,向着贾政那里微微一下。

贾瑭接着说:“到了我们这一辈,也是花了大价钱堆出来了珠大哥哥这个读书人,可有什么用,珠大哥哥还没报效家族人已经没了。眼看着如今家族枝繁叶茂,以前那种广撒网的做派不行了,要用有限的银子养育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对于家学,我从里面长大,如今再看,已经糜烂的不成样子了。我以前跟族长商量过家学的事情,奈何没有什么进步,今日自告奋勇管着家学的事儿。要是又不愿意的现在说,现在不说。我就当是各位同意了,往后我再听见谁唧唧歪歪的,别说是晚辈,就是长辈我也打上门去。”

下面没人说话,也没人交头接耳。

贾瑭接着说:“既然都认可我,那么咱接下来说说学堂的规矩吧。

再一次开堂教学,必是咱们家的人才行,凡是男孩子,除非体弱,六岁必须进学堂,学不会是他没本事,不让学或者是溺爱孩子就是做大人的不对了,要是家里能请先生的例外。

再说一遍,须是咱们贾家的人口才能入学,什么外八路的亲戚一概不许,就是正经的亲戚,比如咱们家的姑奶奶所出的子嗣,能不能进来也要大伙商量才行。姑奶奶要是没子嗣,侧室生的到时候就不用提,不是贾家的血脉,凭什么替人家养孩子?

以前是学生读的好,在学堂里面能有一顿饭,这事儿也要改一改。这次咱们加钱,凡是学的好的,准许带粮食肉菜回家,让家里做好了送去学堂或者自己带进去,学堂里有粗使的婆子或者是老苍头给他们热饭。那些学的不好的,就自己自备饭菜吧。对,以后学堂里不管饭了。

笔墨纸砚还是会管的,但是必须加以限制,根据每十日的成绩到库里领笔墨纸砚,回头年底查账,要做到每一笔出库都要记录在册。

有一些人家觉得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想要省点粮食把孩子赶到学堂里面混日子的就要掂量掂量了。要么是他们觉得半大小子出去找个活干能养活自己。要么是让孩子接着带粮食去混日子。”

总之,贾瑭表示,家学不花冤枉钱,也不养别人家的学生——除非是学习好的,要不然弄一屋子淘气学生,还不如不扩招。

也有不乐意的,但是这些人都依附着荣宁二府过日子,这时候也没资格说什么,事儿就这么定了。但是贾瑭的名声在族里是彻底坐实了,都说瑭三爷小气迂腐,贾瑭还纳闷呢,自己确实是小气,但是哪里迂腐了?

然后派人请贾珠和自己的同窗来,有的负责管理,有的负责交学,为了账目,贾瑭是找了一个腿脚不利索的账房管着账本,另外找了库房出纳。规定凡是学子,日后的所有试卷另外抄写一份要贴墙上,除了勉励大家,也有公正的意思。原本的试卷放在库房,预备着年底族中查看盘问。

贾瑭彻底把贾政从家学里踢出去了,贾珍也别想插手家学。

把这些事儿做完之后,好在他的工作总结已经写完,休息的日子也用完了。

贾瑭开始了上班的日子,这一转眼又到了年底,年底各家都忙,特别是云芳和贾瑭。贾瑭又被借走去算账了。这次是工部扣着他,想把自己家的算完了再去算户部的烂账。

户部等不了那么久,他们和工部的业务有很多是重合的,像贾瑭他们这边治水的银钱往来是其中一项,还有修桥补路的,给皇帝修皇陵的,还有制造军械的——这个保密。但是给宫里制作物件的账也挂在户部,特别是给宫里面制造精巧器械的,材料里面会用到大量的金银宝石象牙珠玉,到了年底,也是要和宫里的内衙门对账。所以等户部这边忙完,估计也到了除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