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内外事(第4/5页)

“别说那么多,先找,找好了人家让老太太和老爷他们操心去。”

说到二姑娘的婚事,云芳就忍不住想起大姑娘贾元春来。

“说是让老太太和老爷想办法,到时候二姑娘的婚事提起来,不知道会不会想起大姑娘来。”

她们妯娌两个在这里讨论着贾元春。另外一边老太太和贾瑭也在讨论着这件事儿。

老太太先是叹口气。

“北静王那里……”想了想,“听意思是求娶甄家的二小姐,宫里的太妃不乐意,但是甄家答应了。”

贾瑭立即皱眉:“宫里的事儿,您怎么知道?”

“唉,有点老关系,时断时续。我认识的这一拨人,老的老死的死,善终的没几个,活着的都已经出来荣养了,正经消息得不到,但是一些不要紧的还是能听到一些的。”

老太太说的是宫里的一些老宫女和老太监。

“为了你大姐姐,我也没法子了。你也知道,入了深宫要步步小心,我也没门路和现在的大太监们攀上关系,只能找以前的老人,他们有些人的徒子徒孙还在宫里,偶尔能传出一点零星消息。

这也是前不久听说的,宫里的太妃当日受宠,为人也谦虚和善,和宫里其他宫苑没什么仇怨,虽然没子嗣,但是受人敬重,特别是早年圣母皇太后和如今的皇帝受过她的恩,皇上待她比皇太后更亲近一些。

甄家这么多年的富贵也是仰仗了太妃。我听说北静王要择贤妻,本来有人介绍了京中几位人家的女孩,不知道谁出的主意,他就想娶甄家的姑娘。

就去宫里请太妃赐婚,太妃说自己不过是深宫一老妇,上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宫中还有皇后主持,自己何德何能为王爵赐婚,还说甄家的女子蒲柳之姿不足以陪伴王驾。谁知道北静王一转头和甄家订好了婚事,让太妃十分惊讶。”

贾瑭对于北静王的心思太了解了。

他当年不就是这么做的吗?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碰到云芳还是个老乡。当时不也是仗着荣国府和殷家有点牵扯,殷祺又是天子近臣,才哄着贾赦给直接出面提亲。

北静王是图甄家在江南的势力,他看上的不是人家姑娘,是姑娘的爹。

老太太接着说:“因为这事儿,太妃小恙,后来精神头就不足了,你大姐姐在宫里一直受太妃的照顾,太妃也是有了春秋的人了,要是……你大姐姐怎么办?”

“接回来吧,回头找机会,或者是给太妃托话,求太妃在宫里活动一番,接回来吧。”

老太太叹气:“只要咱们求了,太妃必定出力,只是你大姐姐不是那么好接回来的,你大姐姐是投名状。

唉!你媳妇跟你说了没有?赖大的儿子赖尚荣给薛家做说客,薛家出了五千两银子,他给了你爹五百两,被你媳妇扔回薛家脸上了。薛蟠那孩子敢当街打死人,自然吃不了这个亏,去赖家打砸了一阵子,打伤了赖家父子,我就革了赖大的职。

我问你,赖家的大丫头在日后送进来,是赖家向咱们表忠心,是投名状。如果伺候了几天,那丫头笨手笨脚,被人讥讽奚落,赖大心疼要接回去,你怎么想?”

“自然是觉得他们给脸不要,留着没用,直接撵他们走,或者是卖了。”

“赖大之于咱们,何尝不是咱们之于皇家啊!”

贾瑭问:“老太太觉得该怎么办?”

“平安州的事儿,你跟皇帝说了吗?”

贾瑭卡顿了一下,小声的说:“孙儿在江南,身边有皇帝的人跟着,是那几个人行事不够谨慎,被发现了。”

老太太想了一会儿:“知道了也行,知道咱们家还有人手的也不少。新旧之争,不在皇帝和太上皇,都知道皇帝春秋正盛,太上皇日暮西山,谁能最后做主不是一目了然吗?为什么还要争呢?不是皇帝在争,是咱们臣子在争啊!一朝天子一朝臣,旧臣不甘愿交出富贵,新臣不满足眼前的好处。只是最忌讳做墙头草,咱们能从太上皇的麾下转投皇帝,不能再从皇帝的麾下回到太上皇跟前。你要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