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谋将来(第2/3页)

二老爷听出王夫人话里话外多是维护之意,又想到了宫里面的元春。想想两个人如今人到中年,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寿数了,要是大儿子还在,这个时候哪轮到自己操这么多心,也不会让贾瑭专美于前,可惜天不遂人愿。

纵然是对宝玉有诸多不满,但是这也是两个人唯一的儿子了。二老爷叹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缓缓地和王夫人说:“你以后也别溺爱宝玉,他如今也不小了,也该出来读书了。上一科的状元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名扬乡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做出好文章了,人家十八岁成了解元,二十四岁成了状元。

如今算得上是年少得意,将来能看得出来前程似锦。咱们家宝玉小的时候也是非常聪明,并不比人家差了多少。所区别者唯独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同而已,说起来人家也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咱们家也算是略有家资。然而宝玉这个样子长此以往并不是好事儿。孩子生长在后院,到底是失了刚性,传出去也不是好名声啊。”

王夫人听他这么说,心里高兴,就一副苦恼的样子:“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宝玉是在老太太跟前养着的,就怕老太太不乐意。”

贾政摇摇头:“让孩子读书上进更进一步,老太太比谁都想得明白看的长远。这件事儿回头我去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宝玉走上正路。”

王夫人心花怒放,“那这件事儿就指望老爷了,我们娘俩全靠老爷去说了。”

贾政点头,另外又说了一件事。

“我最近两天仿佛听见有人说薛家那丫头和宝玉是天生一对。人家有金锁,是要配一个带玉的。咱们家宝玉何德何能得到人家的垂青,这事儿你跟姨太太说说,别让流言蜚语坏了孩子们的姻缘。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就要跟你透个底儿。宝玉的婚事我不打算让他在咱们这些人家里面选。我打算让他和他哥哥一样和读书人家结亲。”

王夫人一听,心里不乐意。

“老爷,日后咱们家是要靠宝玉撑着的,怎么说也不能让宝玉的媳妇比如今的这几个奶奶差。”

对王熙凤,她还是了解的,对云芳,她是生出极大的忌惮之心,就算娶个儿媳妇比不上云芳,但是也不能对上云芳毫无胜算。

王夫人已经打算好了,只要宝玉的媳妇进门,到时候她就在家里找机会把宝玉的媳妇塞进管家的队伍里,不能好处让大房占了啊!

以前对于贾宝玉的婚事二老爷没有想那么多,觉得听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就行。可是现在觉得不一样了,自己前几十年看这些世交好友,大家都是相安无事,见面十分客气。如今随着老皇帝日渐老迈,朝堂局势和京城势力怕是要重新洗牌了。

整个环境就如现在的寒冬一样冷酷无情,宝玉如果没有他哥哥们那样的眼光何能力,不如退而求其次,做个不参与朝堂厮杀的清流,虽然得不到大好处,也不会获大罪,在加上亲友帮助,找一个读书人圈子里的岳父,和读书人抱团,无论如何也能一辈子平安。

所以他的岳父就必须是读书人才行,读书人就讲究一个好名声,宝玉必须早早的经营自己的名声。

贾政把这些花掰开揉碎了给王夫人讲。王夫人听了一半儿进去,心里面到底有些不甘愿,还有些不开心,就给二老爷举了一个反面例子。

“老爷的打算是好着呢,我本不该说什么,但是也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岳父才行。咱们珠儿的泰山那位李守中李大人对咱们珠儿有什么关照吗?不仅没有,如今珠儿不在了,和咱们一点来往都没有,对珠儿媳妇他们母子更是问都不问,谁家如此无情?”

贾政不想和她说太多,说白了,贾家想投资,李家也是想投资。贾家觉得借着李家做跳板,让贾珠作为读书人科举之后出来做官,完成从勋贵到读书人的转变。李家觉得贾珠前途好,所以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贾珠一命呜呼了,李家的如意算盘崩了,算盘珠子撒一地,还赔了一个女儿进去,捡都捡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