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讲道理(第4/4页)

就剩咱们自己家,咱们家大的小的加起来,如今在家的只有六个爷们儿。兰儿桂儿太小,二爷又不能轻易动,那就剩下宝玉环儿琮儿了。”

这话刚说完,二太太就表示反对:“他们年纪太小,去了连个话都说不囫囵,没得让亲戚笑话。”

“太太您这话就说错了,他们去了连话都不用说,就是要向老亲证明咱们家是来取钱的,不是几个奴才拿了一封信去骗钱的。”

二太太又立即说:“他们都没出过京城外,要是水土不服呢?江南那里有多瘴气……”

云芳针锋相对,丝毫不让:“说起江南的瘴气,江南的那些人为什么能世世代代的活下去。说起水土不服……咱们本就是江南的,来这里居住也不过是六七十年罢了,就算他们没有去过江南,金陵那个地方不比别的地方差,也仅仅是比京城这里低了一线,难道连个看水土不服的大夫都找不出来?二太太若是心疼宝玉,不用让宝玉出门,让环儿或者琮儿出门就可以了。”

老太太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了,云芳是不打算让族人再插手其中任何事。

让环儿或者琮儿过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两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无论哪个去,谁都不能说荣国府这是派人和江南勾结联络。而且小主子不太懂事儿,也不会对着下面办事儿的人指指点点。下面的人只要忠心,办起事来还是很快的。

云芳这话让老太太想了想,觉得有好处。坏处也有,就是二太太说的那样,孩子毕竟年纪小,容易水土不服。要是万一生病了,那就难办了!

但是比较起来是利大于弊的。

老太太唯一纠结的是这么好的机会,到底是让宝玉去,还是让环儿琮儿去。

以老太太的想法还是让宝玉去,宝玉的年纪不大不小,这个时候出门危险不大,还能增长见识。

环儿琮儿到底是年纪小了些,年纪过小,到了人家的家容易被人轻视。

但是看着王夫人激烈的态度,老太太有些话也不好当面说出口。

这个时候薛姨妈也来裹乱:“要不然让我们家蟠儿也去,他年纪大能照顾这些小兄弟,而且我们家从金陵往京城来也是他张罗的。再说王家老爷就在金陵,孩子们也该去拜见的。”

薛姨妈这么一说,王夫人心里面一动。对啊,大哥在江南呢!

她立即改口:“教我说这些人不够多,二老爷身边有几位清客相公可以陪着一块儿去,再加上王家那边儿对江上的舰船都非常熟悉,两岸码头分布也熟知,再从王家借几个人陪着一块儿去,这一路管保无忧。”

老太太心里面不太乐意,已经忍不住皱眉头了。

云芳心里面也不乐意,现如今云芳顶着骂名绝了那些族人想来帮忙的心思,不是给王家插手贾家的事儿扫清道路的。

然而云芳也不会让王夫人如意:“既然您这么说,那宝玉何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