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糊涂官(第3/4页)

要是太上皇坐朝的时候或许能逃得过去。但是现在这位皇帝坐朝,刑部的那些官员是像狗一样的闻着味儿就要查案。

凡是鱼肉百姓的官员和当地的百姓都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百姓出来告状的比比皆是,说起来从地方到京城,中间远隔千里,一路上风餐露宿,甚至会死在半路。是什么支撑着这些百姓要来求一个天理,自然是有着极大的怨恨做驱动。

有句话叫做民不举官不究。一旦百姓出来告状,刑部必须要收状纸。一旦收了状纸,那么就要查这个官员,问责到吏部的时候肯定要有人出面背锅顶罪。

尚书大人和两位侍郎大人是不会背锅的,各级上官也不会背锅的,倒霉的都是下面的。

如果有人去刑部喊冤,刑部能不能不受理?这样大家都相安无事。

也可以,但是下一步百姓就去敲登闻鼓了,登闻鼓一响,皇帝亲自过问,刑部上下就要面临一**清洗。刑部不敢不接状纸,所以百姓都会说总有申冤的地方,一旦到了王朝末年,没了申冤的地方,就是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了。

考功司的人不敢放任贾政身边的人在这里胡作非为。

于是一群人开了会之后,大家一致决定:不能给这位糊涂官背锅了。

大家每个人都有大好前程,有的是寒窗苦读,终于得到了今天的一切。有的是肩负着家族的希望来这里是为了给家族的其他人安排前程的,不是来给人家背锅的。

于是一起决定,先给新上官个面子,先去说一声,让他约束的点身边的人。要是下次还这个样子,也别怪大家不尊敬他,直接告到尚书老大人身边,自有上面的人收拾他。

可偏偏贾政又是个听不懂别人暗示的人,有可能是说话的人因为上下尊卑观念说的太隐晦了。所以贾政就觉得云山雾罩,和身边的人一起讨论,他身边没有一个正经的幕僚,都是些蔑片相公。

清客们也分人的,有人是谋主,是正经给主人出谋划策的人,这些人受主人全家尊敬。有的是蔑片,就是拿来用一下,有就行没有也可以。贾政身边的都是些蔑片,不仅得不到尊敬,有时候还要做一些奴仆才做的事儿。

这些人“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没一点风骨不说,讨好起宝玉来更没下限,极尽阿谀奉承。更没有为官做宰的经验,大部分没有混迹过官场。有些规则一知半解,所以下边的那些官员警告了,但是白警告了。

老太太能管得了大部分的事儿,却没有亲自替儿子把关选几个有用的幕僚。

所以面对着这些人的我行我素,贾瑭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贾瑭就趁着吃完饭散步的功夫,换了衣服抱着长生,身边又跟了一个小尾巴桂哥儿,就溜溜达达地从宁荣街到了荣国府。

贾琏听说贾瑭带着两个小子来散步,把刚吃完奶的荂哥儿抱着一块儿出去了。

把两个小孩子放在一起让桂哥儿盯着点儿,贾瑭和贾琏坐一边聊天,贾瑭说:“我没想到二老爷那边儿居然连这么一点儿事都办不好。现在吏部的人见了我都埋怨,我想着这件事儿短了一两年,多了三四年都能结束了,没想到俩月都挺不住,下面的那些官员哀声遍野。吏部两位侍郎都跟我透了风,说是再这样下去,他们就要想办法把二老爷给弄走了。”

贾琏也没想到这叔叔居然这么不顶用,简直是烂泥糊不上墙。

“咱们计划里是要让他们大笔的收受银子,然后搬出去,让老太太死了拉扯他们一把的心。没想到……现在怎么办?要先安抚着吏部吗?”

贾瑭点了点头:“我跟两位侍郎都说了,请考功司的几位多辛苦些,不用顾忌咱们,让他在那儿先过过官瘾再说。我本以为二太太会索求无度,没想到最贪的居然是这一群清客们,要想个法子把这些人给弄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