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各权衡(第2/3页)

自从薛蟠定亲,别人倒还罢了,只有一个人比较着急。这个人就是香菱的母亲。

这位太太以前心里面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薛家哪怕是商人之家,他们家的哥儿又是一个不着调的。然而自己闺女命苦跟了他,没法子,日子先过下去吧,说不定将来有扶正的时候呢。毕竟是商人之家,又非是官宦之家,以妾为妻这种事儿不算是出格,她有这种念头还是能有实现的一天。

如今薛家的婚事非常高调,就算是附近不认识的人家也知道薛家的男孩定亲了。所以这位太太就着急了起来,于是便不顾体面亲自上街去打听了一下这姑娘的名声。

按道理来说,正常人家是不会让自家姑娘的事儿传的人尽皆知。然而夏家和一般人家不一样,夏家母女能保得住这庞大的家产本身就不是一般角色。

更有那夏家的族人因为眼红,所以便把这母女俩的名声传得到处都是。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姑娘的一些事儿。这位太太想着,就算是这些事儿有夸大其词的成分,那么剩下一两分会不会是真的呢?

她更有一层担忧,香菱是一个妾室,当一个女人发现结婚前男人有一个感情还不错的妾,心里面会怎么想?自然会视这个妾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香菱扶正的希望破灭了之后,她就要另外想办法了。

甄家的太太就想着:好人家的女孩哪里能做偏房?做偏房的又岂能会有好结果?

所以这位太太便来陪着老太太说笑。

同样是来奉承,薛姨妈这种奉承就没有甄太太得老太太的心意。薛姨妈在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立场,那就是和王夫人走得比较近,所以一旦说话的时候便容易为王夫人说话。而老太太心里面最讨厌的一件事儿就是薛家老觊觎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宝玉。再加上赶了好几次都不走。薛姨妈这种人在老太太心目当中的印象分已经被无限拉低了。

甄太太是读书人家的娘子,所以自有一番风骨,说话也没有那么谄媚,陪着老太太说话让老太太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老太太也是个体面人,吃喝玩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甄太太倒是能说到一块儿去,再加上怜惜甄太太母女们的命运,自然是对甄太太的态度与众不同。

自从甄太太来到了京城,便对荣国府感恩戴德。逢年过节来陪着说笑,荣国府有什么事儿第一时间门赶过来陪陪老太太。于是在老太太这里就觉得这个人是一个知恩感恩的,和刘姥姥差不多。所以多少是有点儿脸面。

甄太太来了之后,私下里面陪着老太太说自己最近一些日子实在是难以入眠,为了女儿的事儿辗转反侧。

老太太也能理解,老太太自己也是养过闺女的,要是林如海像薛蟠那样不成器,老太太别说难以入眠了,她恨不提着拐杖过去把林如海给打一顿。

更别说香菱还是薛蟠的妾了。

老太太跟着叹气。

甄太太也没有藏着掖着,便和老太太询问:“我若是把女儿带走,不知道薛家愿意不愿意?他们当时为了我这女儿,反倒是遭了一大堆的事儿,他们家怕是不轻易放了我们母女离开。”

说完之后愁眉苦脸:“我们家早已败落,我们家老爷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就算是能离开了,我手上又没有什么银子,回江南也回不去,只能厚着脸皮求老太太收留。”

老太太也不会让香菱她们母女两个走,因为握着香菱她们母女两个,贾雨村就不敢有什么动作。

老太太就劝甄太太:“你可要想好了,你姑娘是给人家做过妾的,就算是现在有了自由身,将来也不好说人家。”

甄太太就说:“哪怕是不好说人家,也省得整日看大妇的脸色。就算是在贵府做了一个仆妇,靠自己当差吃饭,也总比被人呼来喝去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