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因与果(第4/7页)

然而那种时候邢夫人也没有生过气,她要是想捞点好处没让她捞到手,她也不过是背地里嘀咕,嘴上骂两句事情也就过去了。这回是正儿八经的把王熙凤叫过去质问,而且人家也质问的有理有据,毕竟如今这府邸的女主人正儿八经的是邢夫人啊。

王熙凤心里面也有点不痛快:“太太就会逮着我一个人欺负,她不敢跟老太太顶我能理解,怎么不把大嫂子叫过去问啊!”

平儿把外边的炭盆端进来,用火钳子拨弄了几下,把熏笼的罩子盖上,推了一把王熙凤:“奶奶,坐哪儿去,那边暖和。”

王熙凤站起来坐到了熏笼边儿,倚着罩子取暖。

贾琏看着平儿把茶壶从套子里取出来,倒了一杯热茶递给自己,就说:“唉,你也就是嘴上厉害。跟太太一样光会逮着我们唠叨,你现在冲进去把大嫂子母子俩撵走不就一了百了了。”

王熙凤挑了一下眉毛:“你说的简单,想撵他们还不容易吗?那不是有老太太在旁边看着吗?”

平儿忙活了一通,总算是停下来了,站在一边就说:“你说的简单。我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万一老太太将来真的去侍奉祖宗了。大奶奶那边你们还不能对人家不客气,那是节妇,要是对人家稍微有一点儿苛待,传出去名声都坏了。

再说了,兰哥儿还是珠大爷的遗腹子呢,不管是从二爷这边还是二奶奶这边,论起来都是血脉手足,更不能亏待。”

这话说的王熙凤和贾琏嘴里都不是滋味儿。

王熙凤就说:“大家要是在一起好好相处也行啊,她怎么总是斧子拿着一面砍,砍的都是我这边的!我也不是不能吃亏,但是总不能把我当傻子糊弄吧。想想这事儿都烦得很,我恨不得一眨眼十年过去,让兰儿娶了媳妇儿,让他们一家搬出去。”

贾琏心里也说不上滋味。

因为李纨不许荣国府甚至是贾家族人插手贾兰的事儿。

贾家的族人大部分都是在族学里面读书,也有一些是不去读书的,比如说宝玉,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跟着先生读书。再比如现在的桂哥儿,如今是跟着贾瑭的幕僚读书,但是贾瑭自己也说过,这个幕僚一旦有事的话,还是要让桂哥儿去学里面借读一段时间。

但是兰哥是要去外边读书,跟着大儒进学。这样做并没有错,也挑不出毛病,但是大家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目前兰哥儿应该是全家族里面享受最好教育资源的人,就这样人家还要追求一个文武全才,通过老太太让贾琏找合适的武师父。

贾琏也去找了。

然而贾琏没跟王熙凤说的是,李纨找老太太,跟老太太说贾兰读书很好,将来可能会用到国子监的名额。

荫监,属于国子监学生中的一类,也就是京中一些大员的子孙可以靠父祖的地位获得进入国子监的名额。

贾琏年少的时候荣国府也是有名额的,给了贾珠!

因为贾珠会读书,直到现在贾琏虽然心里面有一些不甘,但是也要承认,就读书这一块贾珠确实是这一辈人里面最好的一个。

别看宝玉灵气十足,但是宝玉的志向并不在做官。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荣国府几乎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有一个像样的人物出来,自然是要让全家共同捧着的。

所以当年的名额给了就给了,贾珠也确实没有浪费这个名额,当时也真的是全家振兴的希望都在贾珠身上。

但是现在贾琏不想给,先不说最近一段时间桂哥儿读书挺好的,就是不给桂哥儿用,贾琏自己也有儿子,他更想让亲近的子侄用了这个名额。所以贾琏没答应老太太,只说再等等,如今这几个孩子的年纪都小,在这个时候确定把名额给谁确实是有些为时尚早。

老太太怎么能听不出来贾琏推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