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战驱贼(第3/4页)

袁宗第是怎么想的:如果官军在宝鸡县留的守军较多,而大散关兵力、火器不足的话,能直接拿下大散关,那就最好。

如果大散关防守也严密,同样难以攻下,只要闯军堵住大散关以北的谷口,坚固扎营,那官军要支援宝鸡县城,就得强行冲破闯军的营寨。

到时候,攻守形势也会逆转,由闯军攻变为官军攻。

秦岭入川道路险峻,显然是谁扮演进攻方谁就会非常吃亏,闯军由攻转守,战斗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如果官军迟迟不救,那宝鸡县的守军迟早有火药、粮食不济的那天,围到后来自会不战而溃。

当然,袁宗第也算有点将才,他也知道,官军如果想增援宝鸡县,也不止陈仓道一条路——往东一点,还有褒斜道、傥骆道这些栈道可以走。

但栈道肯定比陈仓道还难走好几倍,官军敢拖成长蛇阵由那些路进入关中,绝对会吃亏。袁宗第也会分兵去堵那两个谷口,绝对有信心有把握以逸待劳。

转变思路后,八月初六,袁宗第就正式开始对大散关发动试探性攻击。

还是一样的套路,先挖沟立寨,打造飞梯、冲车。掘城木驴。

大散关地处山谷,地势比较高,所以没有护城河,壕桥车也就省了。

守军只有一些旱沟、上满铺设上伪装,里面插着苦竹枪,这些陷阱用不到壕桥车,只要弄些炮灰老弱扛上麻袋土包,甚至用扁担挑土,丢到陷坑里填出条路即可。

这招闯军也是用得熟的不能再熟了,李自成这几年打官军的城池时,一贯有临时拉当地行将饿死的流民、“承诺每人挑三趟扁担的土到城墙关下,然后就给十天半个月饱饭吃”的伎俩。

一般李自成也都会兑现承诺,反正这些炮灰有好几成可能会死在城下,直接填尸入沟了,也吃不到战后才发放的军粮。炮灰的存在,还能大量分散官军的火力,让老营战兵受到的压力大大降低。

陕西之地,这么多年下来,几乎一个能吃饱饭的活人都找不出来了,几天饱饭,已经能买到足够多的人铤而走险。

袁宗第故技重施,很快把大散关外的陷坑全部解决,所费不过是数千条本来就要饿死的陕西人命罢了。

解决陷坑壕沟后,闯军攻城武器开始抵近关墙,火器队弓弩队也与关墙上的守军血腥对射起来。

战场上轰鸣大作,火枪的数量只占到远程武器的不到三成,但声势却很是惊人,把数量上多得多的弓弩都盖了过去,震慑着双方的军心士气。

第一天的强攻,袁宗第冷冷观察,觉得自己还是颇收获了几点情报。

“看来这大散关的防御还不如宝鸡县城严密!至少没看到几门佛郎机,也没有红夷大炮,只是火铳对射的话,藤牌手火铳队或许顶不住。

但改天用掘城木驴挖洞,再埋几棺材火药,应该能炸塌出几个土坡来。这关墙也都是夯土,连包砖都没有,更没有青石垒砌……”

仔细观察清楚守军强弱后,袁宗第便在心中暗暗筹划,后续几天继续调整战术。

他却不知道,这是曹变蛟的部队,早就得了吩咐:宝鸡县城的部队,要一遇到强攻就尽力火力全开,争取把敌人尽快吓走,转移目标。而大散关这边的部队,因为后路无忧,完全可以一开始示弱诱敌,勾引闯军觉得有希望,多投入一些兵力进这个绞肉机。

这也是朱树人在战役爆发前,就关照过曹变蛟的。毕竟宝鸡县城是有可能被敌人彻底包围的,经不起长期猛烈的强攻消耗,而大散关随时可以补充物资。

对方不知道朱树人本人在此,不知道湖广官军对大散关的物资支持力度,当然要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误判。

袁宗第猛攻一天,战死便超过了千人,伤者更多,一些本就是饥民临时拉来的,一旦重伤,也根本没打算救治,就直接当耗材丢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