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3/4页)

然而,正如历史上熊通在平阳府战场上的不靠谱,如今换了地方,他的不靠谱并没有改变,跟周遇吉并肩作战后,不过七八日后,随着各方消息传来、军心越发不稳,

熊通部不少将士都听说,背后刘芳亮的顺军,也已经杀穿山东,进入北直隶,所以他们就算死守宁武关,也没多大希望了,反而有可能被闯军另一路人马包抄断了后路。

而刘泽清、刘良佐,压根儿就没有出力阻拦刘芳亮,山东那两个府基本上是被顺军跑马圈地通过的!

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加上有更猪的猪队友衬托,熊通的防区终于率先被李自成不惜代价强攻突破,宁武官明军加起来一万多人,周遇吉的嫡系部队大部被歼灭,熊通部投降——

这也不能怪周遇吉不能打,因为原本历史上宁武关战役最多也就撑了十天左右。现在熊通的增援,只是比历史同期多撑了三五日。

只不过,李自成军在宁武关的损失,也是非常可观的,直接战死和伤重不治者,竟就达到了两万多人,比历史同期还多些。也亏得李自成麾下人命不值钱,完全是堆人命往上填,挖墙炸墙、踏尸攻城,所有操作一起上,最后堆命堆下来。

十一月初六,李自成终于杀进了河北平原。

十一月十二,顺军东西两路在真定府会师。出兵时总兵力不到四十万,这几个月打下来,战死者起码超过了五六万,但总兵力反而多了,因为沿途裹挟的饥民流民壮丁更多。

周遇吉战死、熊通投降、刘泽清刘良佐只鼓噪呐喊实际上却不敢阻拦进攻流贼,连续几条噩耗传到北京,崇祯也是震惊莫名,完全想不通为什么才二十多天时间,形势能恶化得这么快。

他连忙招来张国维、周延儒问责,一通劈头盖脸的痛骂,还把周延儒那个有贪腐嫌疑的得力门生吴昌时斩首示众,又杀了一批其他有责任的官员,并且责成刑部好好查查周延儒和张国维的问题。

只是因为兵凶战危,这两个人也只能是戴着被查罪的嫌疑,一边办公处理军务,一边被调查,也算是局势为难至极时的奇葩景象了。

然而,调查工作甚至也没能持续半个月。

随着时间进入十一月下旬,顺军从真定府进一步杀到保定府境内,距离京城只剩最后一个府了。北路的白广恩、高杰牵制李自成不力,白广恩在又折损了数千嫡系部队后,居然也直接投降了——

张国维此前觉得,白广恩算是松锦大战八总兵之一,当初跟着洪承畴,洪承畴投了他都没投,应该够可靠。而高杰跟李自成夺妻之恨,肯定怕被杀不敢投。

最后竟是白广恩投了、高杰是真不敢投,一个副将单独拉出一直人马绕路远逃。

这次看走眼,成了崇祯对周延儒、张国维不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你们举荐的阻敌将领都投敌了,这摆明了是你们几个阁老识人不明嘛!

周延儒此前收受刘泽清四万两黄金的案子,虽然一直没抓到真凭实据,但到了这一刻,铁证也不重要了,直接新账旧账一起算。

崇祯直接认定,这些人就是收了武将的钱、欺君,才选这些人对敌。

崇祯把自己的意思送到刑部尚书徐石麒那儿,徐石麒都觉得这些定罪理由太匪夷所思了,上书辩解。最后崇祯却跟临死前失心疯一样,迁延了十几天,最后一窝把三个尚书都处置了:

刑部尚书徐石麒本身无罪,但因为“办事不利”,不肯帮皇帝给其他阁老、部堂定罪,直接罢官为民,责令回乡闲住。

兵部尚书张国维,坐“失察”之罪,调兵遣将所用非人,确实有罪,但实在没查出他有贪赃收受武将好处的问题,所以只是看人不准,

考虑到他此前在吴中治水之功(此为史实理由),加上他在南京当户部侍郎那几年,推动了厘金政策、对于促进南方各省自筹剿贼经费、平定南方有一定的功劳(此为蝴蝶效应额外带来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