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拥立抉择(第4/4页)

皇帝位置虚悬时,先立一个宗室为监国,也是有先例的。

当初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谦等人一开始也是先立其弟为监国,后来英宗一直没回来,还被也先拿来要挟叫门,于谦等人才把监国正位为君。

如今先立个监国过渡一段时间,等等崇祯的儿子们万一能逃出来,也算有个缓冲,也等于是“公示期”。

要是监国都公示了几个月了,崇祯的儿子也不出现,那就等于“注销之前已经登报请债权人确权了,是债权人自己不来的,等同放弃债权”。

这话很公允,自然没人质疑,六部尚书全部答应,史可法也算先推进了一个小目标,把信心建立起来了。

很快,史可法就把问题推进到了戏肉上:“那诸位以为,如今何人适合监国?”

史可法一边说,一边不由自主看向礼部尚书姜日广。姜日广也知道,礼部管伦常,所以基本讨论范围必须由他来给定。

姜日广便当仁不让地说:“依照伦常礼法,自然是福王殿下与大行皇帝血缘最近。

另有惠王,亲疏远近一般,只是长了辈分。且惠王殿下公然礼佛多年,遣散妃嫔,恐无心于此国难之秋监国。

最后,潞藩较福、惠二藩稍远一辈,但去年陛下曾命其代天祀祖,似有以其执掌宗室诸务之心,只是此后未有明诏。且素闻潞藩有贤名,故而大行皇帝才会在告慰凤阳祖陵祖庙时舍近而求远。也不妨将其列入讨论,以告慰大行皇帝。”

姜日广这番话,也不完全代表他本人的意思,其实背后自然有东林档和一众南京主流文官的压力——

历史上,东林文官也害怕福王为了当年老福王的事情清算他们,重新重用阉档来反攻倒算,所以找各种借口扯福王后腿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很多理由实在不像话,最后也没有得逞。

谁让史可法这人还是比较正直,讲原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