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4/6页)

赤嵌城在海湾腹地相对平坦的地区,人数也少一半,要塞炮没法居高临下弥补射程优势,那就让明军攻城臼炮充分发挥射程差慢慢推好了。

在明军火炮的围轰下,进攻还算顺利,虽然近似17世纪新式西方棱堡的坚固程度很高,几天才轰开一些小坍塌,但毕竟是放风筝白嫖的伤害。

假以时日,赤嵌城陷落是必然的。城内的守军也有试图组织夜袭、破坏明军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还白白折损了敢死队。

600多人的赤嵌城,被围攻了一个多月后,还剩400号人和若干平民,终于因为绝望而选择了投降——

实际上荷兰人的阵亡数,当然远不止200多,因为这200多只是正规军士兵的阵亡,而城内的水手商人码头工人,战时也都会拿着枪上城助守的,这部分人也有不下于此数的伤亡。

这时代敢来远东谋生计的荷兰人,几乎个个是亡命徒,就算不当兵,也民风彪悍。

拿下赤嵌城后,张名振还觉得这个攻击速度有点太慢了,

但实际上他要是知道平行时空的历史上、郑成功强攻各处荷兰要塞花了多久,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张名振和郑成功再次合计,确认这个战术是没问题的,但长期消耗那么多部队围攻,实在是有些军粮补给不上。

这时代的大员岛土著人口数量也不多,岛屿东岸中部还有一个叫大肚王国的土著人国家,比较排外。此前肯跟大明王师贸易卖粮补给军需的,不过是岛南当地的少数土著而已。

要长期越海维持三万大军的军粮,从福建那边把一切所需物资运过来,成本就太高了,运输压力非常大——

在郑家,如今郑成功也不是完全能话事,他父亲郑芝龙还活着,产业经营和商贸运输,都捏在郑芝龙手里,郑芝龙表示压力太大,张名振也没法查账。

考虑到步兵部队只要最后攻坚扫尾、加上包围住城池防止荷兰人出城反冲炮兵阵地,后续阶段还真用不了那么多人。

双方一合计后,终于做出了一些妥协,张名振只留下少数炮兵部队,其余北方明军问题,再回南京请示了朱树人后,允许暂时撤回。

郑家的出兵,也从两万五千人酌情减少一部分,或许会减到一万五,用于长期围城攻坚和保护炮兵。

与此同时,郑芝龙还通过郑成功给朱树人下了军令状,保证即使张名振大部分人撤走,只要留下攻城重炮队,郑家就一定最终拿下全岛。

张名振和郑家一部分兵力撤回北归的时候,就顺路花了个把月时间,走走停停,灭了东岸中部的大肚王国,一个高山土著人国家,没什么好说的。

随后途经淡水,又灭了淡水的安东尼堡守军,把岛北荷兰人主力肃清。安东尼堡是两年前被摧毁的西班牙人圣多明各堡重修而来的,如今还没修完,破破烂烂的,所以在明军火炮下很容易攻破。守军的五个不满编连队800多人,被击杀了一小半,其余也都投降被俘。

到了腊月底,开战整整两个多月后,线尾屿炮台、赤嵌城、安东尼堡三处都已经告破,大肚王国也灭国了,

全岛唯一抗拒大明的,只有一座热兰遮城,撑到了隆武三年新年。

……

张名振把大部分朝廷嫡系军队撤走后,只留了一个负责攻城炮兵队的参将张国柱协助郑成功。

郑芝龙得知了这一情况,才亲自带了一些船队,赶来大员岛,跟儿子私下里见面了。

郑芝龙这厮也是有野心的,立刻跟忠义的郑成功交代了一些事情:可以少量部队围住热兰遮城,然后在周边屯田,把被荷兰人坚壁清野的田地重新种起来,而且要扩大开荒,逐步实现攻城部队的军粮自给自足。

大员岛南部的台江平原,还是挺肥沃适合大面积种稻米的,后世也能产出大量粮食,足够当地人吃还有余,能往北方的淡水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