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3/5页)

所以八月二十这天,也就才刚刚距离前线战火彻底重燃的消息传回南京两三天而已。

至于陕西的吴三桂正式扯旗助明抗清,虽然发生在八月初一,还要早十天。

但考虑到陕西和南明控制的辖区,并没有办法走潼关道、河洛道通讯,一切消息需要翻越秦岭由四川的方孔炤转达,

所以吴三桂正式扯旗反正的消息,也并没有明显比淮西战场的消息早送到,几乎是前后脚。

最近这三日里,南京城中收到的告急文书,可以说密集如雪片相似。

“鞑子又打过来了!听说已经围了上蔡、寿县!淮安这边的鞑子,也有不小动静!”

“居然有那么多路一齐进攻?好不容易享受了几年太平,终究是躲不过呐!”

纵然大明在上一场战争中,最终成功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还反攻夺回了淮南地,可数十年来清军肆虐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是让朝中不少文官生出了胆怯。

很多不知兵的文官,或许跟南宋鄂州战役击退忽必烈、经过十三年休战后,又听说忽必烈再次南侵时,心态差不多恐慌吧。

不过,哪怕是当年忽必烈休战十三年后再犯,南宋众臣一开始也是有一根主心骨的,那就是指望当初鄂州之战击退忽必烈的贾似道能力挽狂澜,再扮演一次救世主。

此时此刻,南明朝廷中那些不知兵的废物,也纷纷上书,请求鄂王爷朱树人亲自督师,击退鞑子。

朱树人挂着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的头衔,他也确实有义务担纲大局。

看着群臣的恳切请求,隆武帝朱常淓也没有办法,只好请女婿来商量。

在朱常淓印象中,其他文官最近一两年几乎都不指责朱树人,也不要求朱树人做什么事情,他原本还以为朱树人已经彻底控制住了朝政。

现在得知居然还有那么多文官敢于对他女婿指手画脚,朱常淓的心情实在是复杂。

一方面他也希望女儿女婿外孙能稳稳掌握住权力,好好过渡下去。另一方面,他自己毕竟是皇帝,女婿如果太强势,搞到一言九鼎,他也担心被完全架空。

朱树人被招来后,朱常淓略微忐忑地问他意见:“众臣皆力谏卿亲自督师,卿意下如何?”

朱树人浮光掠影快速看了一遍,精神抖擞应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受父皇厚恩,天下百姓期待,自当鞠躬尽瘁力保我大明江山。

此番鞑子敢来,不仅要趁机痛击,说不定还能趁势北伐,光复中原!臣愿亲领京畿重兵,过江至合肥督师,随机应变。”

朱常淓看着女婿的眼神,观察了很久,叹了口气:“卿如此说,朕便放心了。宫中府中,不必担忧,朕自会看顾,卿但尽心戎事即可。”

离开乾清宫后,朱树人刚准备拐去春和宫,见见老婆儿子,结果在宫门口看到大都督府主簿顾炎武在那儿候着。朱树人便临时停步,随口吩咐:

“亭林兄,帮孤写份《出师表》,不求有武侯的文采,但也要配得上载之史册、流传后世,对得起此番庶竭驽钝,驱逐鞑虏,光复中原,还于旧都!”

“下官谨遵钧命。”顾炎武长揖领命,自去舞文弄墨不提。

朱树人转过几处池阁楼台,信步走进春和宫,门口的宦官宫女也并无人阻拦——

虽说春和宫里住的那位小皇孙,名义上现在是朱树人的“内侄”(老婆的侄儿),理论上姑父探望内侄还是该走流程请示的。可实际上压根儿没人多这个事。

朱树人刚进门,就看到妻子朱毓婵带着个一岁零七个月的朱慈煜在那儿乱跑。两周岁不到的小孩,正是最顽皮的时候,学会奔跑后就想着到处窜,根本拦都拦不住。

至于学说话,大约七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学喊父母,一周岁能喊大部分亲戚、认识些东西,如今一岁七八个月,勉强能说些短句子。